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 ||
| ||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国际上是指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以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以完备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保障,以实现产业和城镇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重要工作任务,对我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产业升级、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面临的困难 (一)从政府层面看,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完善。2017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可以说这项工作刚刚起步,需要从全市层面抓好规划,落实政策扶持。我市目前既没有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也没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规划,而省里文件明确要求,申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必须是“1+X”,这个“1”就是一个总体规划,是刚性要求。另外,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但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尤其是综合体方面,扶持政策偏少,投入奖励力度偏弱,特别是在如何有效调动企业与公共平台建设积极性,实现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政策还有待建立完善。 (二)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规上企业只有3800家左右,设有研发机构的只有700多家,不足20%。部分企业满足现状,创新动力不足,规上企业中有R&D活动的只有1100多家,不足30%。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普遍采取技术模仿和价格竞争策略。即便是引进技术或设备,也是缺乏消化和吸收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工艺、三流产品”的现象。我市很多企业家局限于眼前发展而未能谋划长远发展战略,严重制约了企业成长步伐。 (三)从社会服务层面看,成果转化及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从平台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不少平台在转化成果上难有出色表现,平台的重大成果、标志性成果少,自身“造血”能力差。平台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难,八大平台中省千人才也只有两名,尚无国千人才。由于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住房、子女就学、配偶落户等诸多实际问题,平台引进的人才以柔性居多,真正能够落户扎根下来的人才很少,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方面将面临极大挑战。 二、加快我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既是为台州块状经济发展拉长板,又是为修复传统动能补短板。为此,要着眼于建设具有全国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集群,高标准布局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一)加强产业创新载体建设。一是整合提升各类创新平台。以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为依托,高标准布局创新平台。加强对已建平台的资源整合,打破服务功能单一的局限,打造创新资源配置更优、服务水平更高的具有全国领先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校合作平台,要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和台州产业优势,采用“平台引进、学校兼聘”的方式,增强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对台州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为他们建立工作室,让他们记住乡愁时,也惦记一份在台州的事业。三是推动战略性创新要素落户。积极谋划两张图,一张是台州产业分布图,一张是对应台州市产业的海内外创新资源分布图,将两张图有效结合,招引“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海外知名研究机构等载体,确保平台辐射效应提升。 (二)积极综合内优良的创新生态圈。一是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性投入力度,改革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资本与创新载体、科研力量、科技成果有效对接;设立自主创新引导基金和产学研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完善科研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方式。二是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根据区域功能定位、重点发展产业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制订鼓励创业孵化、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并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将孵化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孵化体系的本身建设。三是完善创新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积极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并对创新型项目和企业贷款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加快发展科技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专营化、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奖励机制,逐步建立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补充和逐年增长机制,提高风险补偿比例。四是强化创新券、服务券的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形成技术市场意识,通过政府发放科技创新券、中小企业服务券,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充分利用高等科研院所和各类创新载体的科技资源开展检验检测、合作研发、委托开发、研发设计等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扩大创新券、服务券的使用范围和地区,可考虑把创新券的应用范围扩大至长三角城市。培育良好的技术创新市场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在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融资、产学研合作等企业急需公共服务方面发展。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运行服务模式。按照“政府支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设原则,积极推动平台形成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强化造血功能,降低建设、运行成本。建立科学有效的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利用好共建单位及区域内科研机构、院校、产业界相关领域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人才互通、高效灵活、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平台做大做强。二是完善评估激励措施。研究制订切合不同建设主体、不同服务功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分类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在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平台基础条件和人员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设立评分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将政府的扶持资金与平台绩效挂钩。 (四)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公共检验检测服务,整合我市检验检测机构资源,实现设备、设施、人员、业务的优化配置,结合区域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打造集检验、检测、校准、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二是推进“互联网+创新服务”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提供一站式政策解读、创业指导、融资服务、业务培训、法律咨询等公益性服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