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三次全会>委员之声

包育彬委员:构建“新农村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9日 来源: 字体:【】【】【

包育彬委员的发言
——构建“新农村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的几点建议

???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构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的“新农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教育”。农村的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保障。
??? 一、农村学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劣势
??? 农村学校,特别是片小、完小和片中,通常位于经济不发达的乡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发展迅速,硬件软件改善明显,但是与城市学校相比,劣势显而易见。
??? 1、农村学校“城市化”,缺乏竞争力。目前的课程改革,就某种意义而言,是忽略了广大农村的,如教育内容多为城市学生所熟悉,教育教学业务指导绝对性地以城市学校为蓝本,课堂教学评价与教育质量评估以城市学校的标准为价值取向,办学理念、校园布局和学校文化建设以城市学校为模仿参照物。农村学校的优势消逝了,农村能为孩子提供的蓝天、白云、青山、碧草和广阔的田野以及农村独有的民俗民风、手工艺术等课程资源,都在“城市化”中无影无踪了。在一个仅凭几个学生考入重点学校来评价学校的“质量评价文化”下,农村学校吸纳和创造的学术力是永远也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的。
??? 2、农村学校“边缘化”,缺乏凝聚力。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享受”着诸多精神和物质的不平等,政策性激励的、培训进修的、福利待遇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的,这些不平等,使得农村学校失去了关怀,失去了引领。只出不进的单向人才流动机制,所谓的进城考试,无疑让原本人才已极度短缺的农村学校雪上加霜。更又甚者,农村学校中存在的“移民文化”,更是对农村教育的致命一击,青年教师为了进城,会毫不含糊地放弃晋级评优的机遇,因为一旦利用了这些机会,就意味着再得在农村干几年。
??? 对自家门前的学校信心不足,无疑又让家境殷实的家庭忍痛舍近就远,攀比之风又助长了“择校文化”的蔓延,农村的孩子被好意地送往城区学校或临近的优势学校就读。学生少了,教师多了,农村学校想吸纳新鲜血液也就没有了编制。
??? 3、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农村学校缺乏创造力。农村孩子的父母辈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然而,受传统“跳农门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却特别的高也特别的近视,要么成“龙”成“凤”,跳出“农门”,要么识点字,早点拜师学艺,经商挣钱。他们身边文凭不高却成“人物”的同辈多得很。这些范例有意无意地促使许许多多成不了“龙”“凤”的农村学生,构建起自己的“求知文化”和品德标准,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导向和家庭教育中,或读书无用,或严厉有余,或娇宠过度,或放任自流。这些既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设置了种种陷阱,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层层障碍。
??? 二、农村学校回归农村走农村特色的发展之路的优势
??? 1、农村学校拥有一批具有较强人脉和农村经验的本土教师。经历了人才流失,农村学校里沉淀下来的往往是本土教师。他们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农村劳作的经历,能很容易地与学校周围的群众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是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与农村沟通的桥梁,是推动农村学校植根于农村跨越区域文化对孩子影响的榜样。
??? 2、农村学校拥有特定的人文沉淀。孩子们诚实守信,表现如一;教师们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河川田野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学校拥有广阔的综合实践场所和浓郁的农村文化。
??? 3、农村学校拥有相对较轻的社会压力。农村学校受关注度较低,社会压力对学校决策的影响力较弱,这将为学校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也为学校寻找发展着力点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 三、建立适应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教育的几点建议
??? 1、树立基于农村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承与创造。今天的学校教育又必须为学生超越区域文化对人的束缚而奠定基础。某个区域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被人一眼识破就是某个区域的农村孩子,那是教育的悲哀!然而,做农村孩子还是做城市孩子,这不是孩子的意志可以选择的,因此,农村孩子必然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挣扎,通过教育超越自我,通过教育改变人生。克服“士轻贱民”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不意味着轻视农村,轻视农民。但是农村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不可能具有城市学校同等的资源优势。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农”味,充分利用诸如“石塘文化”、“生物基地”、“石桥风云”、“云雾剑毫”、“水稻素描”等“农域”的教育资源,努力实施“一校一景一品”工程,促进农村学校“校容校貌新、管理体制新、教育质量新”,成为“师生家园、乡村花园、百姓公园”。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农村为本的办学理念。
??? 2、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发展有着三个阶段:从办成学校到办好学校,再到办出特色的学校。特色办学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特质,或锦上添花,找准学校已有的强项或若干教师或若干学科团队,重点培育建设,形成区域内的品牌,创造“鲶鱼效应”;或雪中送炭,找准办学中的劣势,垂直攻击,探索改进的偏方良药。充分发挥与调动已有的进步因素,恰当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以特色带动全面,以特色维系持续发展力。农村学校必须仔细分析区域的特点,科学地挖掘特色创建的要素,找准自身发展的方法路径,实现“有为”与“无为”的汇融。“乡村花园”是强调物理环境的发展,是政府的事业,而“师生家园”,则倾向于教育内涵的求索,最后达到“百姓公园”的境界,农村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城市岸泊”。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怜”味。要切实关心“两个百分之二十”,继续实施好省政府的“四项民心工程”,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安排中必须确保所需资金,保障十类特殊家庭子女的基本教育权利,又要热情关注“精英学生群体”的超常教育,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的“英才”。这就是“新农村教育”素描的农村学校的发展之路。
??? 3、实践适应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农村大教育。农村学校要拆除隔开与农村的围墙,尤其要拆除心理的高墙,把学校的工作延伸到农村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农村教育完全脱离农民的需要,农业的需要,背离了农村的实际……他让农村的子弟变成书呆子”。陶行知先生半个世纪前就批判过了这种脱离农村的旧中国的教育陋习。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融”味,融汇社区教育资源,既承担培育人格、解惑授业的责任,又要参与到农村的各种事务中去,通过家长学校、访谈、家校合作论坛等形式,通过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合作,向农村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的“教育文化”重塑,有利于师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只有当农村教育成了“适应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教育”的时候,教育才会被人民所满意。
??? 4、建立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人”味。学生学业评价要改变以往评价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弱点,以“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的评价。试行省等级重点高中和示范性初中入学推荐制度。
??? 5、保证农村教师与城镇同类教师的待遇基本相同。“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动”味。充分利用市人民教育基金全面统筹的能力,确保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基本福利基数。建立城乡教师全员流动机制。仅仅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把到农村学校教学的经历作为晋升高级教师的必需条件是不够的;建立农村教师流失补偿规则,保障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培养。
??? 6、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办学共同体。“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享”味。分享从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的喜悦。“团队学校”建设要最终实现一个“共同体”,一个法人,一个财政帐户,一套领导班子,一支可统一使用的教师队伍,统一管理和评估,以带动“新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建立中心城区教育培训项目城乡教师共同参与制度。城区教师“名师工作坊”领衔教师均可吸收农村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建立“新农村教育联盟”,整合培训资源。让农村有着共同特质、共同需求的学校“走到一起”,聚焦学科专业培训,构建“共同体”,以课程资源建设和学习指导服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人网”、“天网”、“地网”的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培训手段和质量管理系统。
??? 7、构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是推进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规范教育行为、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是国民获得优质教育和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障。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威”味。定期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展开监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长效机制,还要根据监测情况编撰“农村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各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予以奖罚。
???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之路,“新农村教育”事业才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温岭市教育局教科规划办副主任???????????????????????????? 教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