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四次全会>委员之声

李东委员:规范、整合、创新、提高,促进我市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9日 来源: 字体:【】【】【

李东委员代表台州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的发言

——规范、整合、创新、提高,促进我市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

近年来,民营船舶制造业在我市得到迅猛发展。一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有船舶修造企业87家,造船能力250万载重吨以上。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市完工船舶146.8万综合吨,较去年同比增长34.2%,完成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从业人员21964人,其中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458人。厂区占地面积436万平方米,其中4万平方米以上(一级Ⅳ类标准以上)企业28家;制造万吨以上船舶的企业32家。全市目前有8座船坞,其中5000吨级及以上的船坞5座,最大8万吨;有263个船台(含船排),其中万吨级船台150个,5000吨级船台54个。二是技术装备及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我市船舶生产企业在技术装备上的投入超过10亿元,起重吊装,数控切割、船体放样、加工制造等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船舶建造向着大吨位方向发展,在建船舶万吨级以上有18艘,新承接万吨以上41艘,现已建成的最大船舶是22000载重吨的油轮,正在建造的最大船舶为55000载重吨的货船。我市企业不仅能建造各种性能要求的民用船舶,还能建造技术含量较高、建造难度较大的化学品船、油船、集装箱船、耙吸船,如五洲船业建造的液化气船、方圆船厂的工程船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三是市场不断拓展,船舶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市有10多家企业从事出口船舶制造,分别出口挪威、新加坡、瑞典、英格兰、美国、希腊等国家。正在建造出口船舶23艘。全市船舶出口量占造船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25%上升到2007年的50%。黄岩的浙江宏信船厂、浙江宏冠造船有限公司、椒江的台州五洲船厂和国营海东船厂、温岭的浙江合兴造船厂、三门的浙江皓友船厂等已成为我市出口船舶建造的主力军。

虽然我市船舶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随着该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扩张,其结构性、素质性、机制性等矛盾日益显现,加之外部政策性风险及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企业无序发展,生产不规范,产能结构不合理。我市造船企业数及年产量虽居全省第一位,但大部分企业资质集中在二级,能建造180米以上船舶的企业仅1-2家,而二级Ⅲ类、Ⅳ类的企业超过40家,大量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生产和管理难以规范,给船舶质量及安全生产留下隐患。近年来,由于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造成产能结构严重失衡,一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高水平船舶的产能不足,另一方面低水平、低档次船舶的产能过剩。目前三门、临海、温岭、路桥、玉环等地准备上马的造船企业还有20多家,仅三门将上马的企业就有10家。根据我国《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的规定,我市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要求。例如,完成征地的企业不到10%,而且许多企业未批先建,存在占用基本农田的问题。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原有的低价竞争优势日趋衰减。总体上看,我市船舶科技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科技资源不足,技术创新机制及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全市船舶工业的科技投入总量及力度都远不及先进地区,致使我市船舶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创新能力及设计制造水平提高缓慢。由于中小船厂多以临时租用船台方式进行生产,技术装备及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极易发生船舶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国际造船规范、标准不断升级,近期出台的新规范新标准带来了近10%的成本增加;加上我市在全省率先提高船舶生产的税收,我市造船业原有的低价竞争优势正日趋衰减。三是产业集中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由于我市至今尚未规划建设船舶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较为分散,既不利于土地、岸线等宝贵资源的集约使用,也不利于高端技术装备、科技资源的合理共享及高效利用。作为船舶工业基础的船舶配套设备工业在我市尚未形成,船用设备的本土化率在不断下降。目前大型船用发动机、齿轮箱、导航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国内陕柴、潍柴的发动机均已订到2009年之后。船舶工业具有很长的产业链,若不着力发展我市的船舶配套工业,迅速提高船用设备的本土化率,那么,我市的造船业只能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业,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大大弱化。四是船舶工业的发展缺乏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支撑。船舶工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现代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由于我市船舶工业是新兴产业,为之服务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领域甚至是空白,已严重制约了我市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4月,我市星星集团公司与浙江物产集团公司联手创建了台州船舶服务中心,为造船企业提供全业态服务,并引进了武汉理工大学在我市创建了华东船舶设计研究院即台州理工船舶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但是,台州船舶服务中心毕竟是创建不久的民办机构,专业人才不足,经济实力不强,服务领域亟待拓展,运行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政策扶持。五是管理相对落后,造船模式转换缓慢,安全形势严峻。目前,我市大部分造船企业的经营理念仍停留在“农民式赚钱”上,缺乏现代企业应有的理念,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明显;管理模式及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像数控切割下料、分段制造技术在先进地区已是十分基础而又十分普遍的工艺方法,但在我市真正实施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工艺方法,船舶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船舶制造业属于高危行业,燃烧、爆炸、触电、高空坠落等事故极易发生,由于工艺方法落后,管理不到位,已是我市工业企业中伤亡事故发生最多的行业之一,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六是同业市场激烈竞争带来新的严峻挑战。根据有关机构分析,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海运量的稳定增长,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国内外市场对船舶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船舶工业产能的迅猛扩张,船舶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船舶市场将保持成交活跃、船价低迷、竞争激烈的态势。我市造船企业也将面临来自国内外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与挑战。从目前我市宏信、五洲、皓友等出口企业情况也不难看出,出口订单饱满,但亏损较为严重。

当前,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为我市船舶工业做大做强带来了难得机遇。造船中心从先行工业化国家逐步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逐步向劳动力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世界造船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市船舶工业具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应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趋利避害,正确处理与产业发展相联系的几个重要关系,妥善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大规范、整合力度,调整产能结构,促进船舶工业有序发展。

要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做大与做强的关系。船舶工业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规模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市船舶工业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但是,没有竞争力支撑的大规模扩张是难以长期维持的,甚至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包袱。真正的做大是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而不是违反市场规律的盲目扩张。我市船舶工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相当基础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建立在产业素质、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抓好《台州市船舶工业规划》的修编,制订于2004年的《台州市船舶工业规划》显然已难与我市目前船舶工业的发展相适应,应以2006年国家颁发的《规划》为指导,根据我市船舶工业发展的实际,编制新的《台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以指导我市船舶工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根据国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及《船舶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在巩固前一时期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整治、规范工作,严格把好新建造船企业审批关,提高造船行业的政策性门槛,大力整治低、小、散、乱、差等现象,坚决制止重复建设,遏止造船行业的无序竞争;对违法违规、未批先上的企业或项目加大查处力度;对一些具有典型滩涂造船的地区,如椒江的前所、路桥的金清、温岭的横河,要从紧控制,扶持一批、关闭一批,特别是目前仍然采用非船用材料制造的企业,要坚决予以打击;在开展造船企业用地调查基础上,开展对违规用地企业的查处,同时,应妥善解决好规模骨干企业用地难问题,促进我市造船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船舶工业组织结构,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托管中小企业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提高运行效益,从而形成我市的船舶工业集群。

2、着力构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做大做强船舶工业提供支撑。

政府应以政策为引导,鼓励骨干船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逐步建立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工程制造的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链。同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高起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市船舶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应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加强本地造船技工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和发展为船舶工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为加速船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全业态、规范化的服务。在现有中国船级社CCS、法国BV等船检机构的基础上,再引进美国ABS、日本NK等国际知名船检机构。要重视出口船舶的保函问题,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保函公司,为出口船舶提供保函服务。要进一步拓展船舶工业的投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造船企业目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3、大力培育和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延伸船舶工业产业链。

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发达的船舶配套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造船业。要以“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以“上游带下游”和“下游促上游”为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放大规模效益,形成集群效应。目前,我市制造业已具备相当技术基础和生产实力,船用设备在许多领域要实现本土化生产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的问题在于各产业间缺乏相互了解,缺少协作与配合,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通过组织船用设备博览会、技术协作洽谈会等形式,促进各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船用设备本土化生产,实现造船与配套的协调发展。在对现有7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性发展对策意见及其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开展先进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先进工艺装备更新等活动,不断提升我市船舶配套业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及档次。

4、加强管理及行业自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监管。

目前,我市船舶工业管理涉及20多个部门,还存在认识不一致、政出多门、推委扯皮、乱收费、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建议市政府建立“台州市船舶工业领导小组”,以及“船舶工业发展专家指导小组”,进一步加强调控力度,以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政策为重点,以解决船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行业协调、指导和监督,全面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同时,要进一步发挥造船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同业恶性竞争;加强造船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促进行业交流及协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推广现代造船模式、现代管理模式及先进适用技术,尽快提高船舶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再者,通过深化改革,推进船舶工业体制创新和管理升级,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要建设高效节约型船舶工业,按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深化生产设计,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控制造船成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盈利能力;要按照绿色造船的要求,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大对先进节能降耗技术与方法的推广应用,不断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促进船舶从建造到运营、拆解的全寿命周期的环保与节约。相关部门还要充分重视行业信息统计、行业标准、行业监督制度等行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视船舶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目前船舶生产企业的安全工作由经委系统负责,而经委系统的职能、手段、人员等方面均不具备,管理难度大,压力重。建议市政府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健全管理手段,使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真正落实到位。

?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 台州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经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