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五次全会>委员之声

关于落实“一都三城”新定位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3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张赛挺委员代表民盟台州市委会发言

  台州撤地设市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传承接力,不断深化战略谋局,引领台州阔步向前。市四届四次党代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和国际智造名城、海上丝路港城、山海宜居美城”的战略新定位。这是基于国家战略布局、区域资源禀赋、区域产业基础、城市发展方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按照现代经济地理的观点,50公里内都属于滨海区,100公里内都是沿海经济带。兼得山海之利,台州九个县(市、区)均属于港湾都市区的范畴,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的总方向、总目标完全符合台州的实际。为了深化认识和落实“一都三城”新定位的博大内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新定位要引领“十三五”规划
  从历史维度看,新定位既与历届党委政府的发展定位一脉相承,又体现了与时俱进;从空间维度看,台州的发展从沿路、沿江到沿海,完全符合经济地理的一般发展规律;从经济与社会发展来看,新定位使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日趋集聚,使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当前,我们处在“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制订的时间节点上。五年规划是由分析形势、明确地位、制定目标、确定重点、分解任务、提供保障等部分组成,实质上是对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策划过程,城市定位是区域规划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一都三城”基于对台州历史与现实的准确把握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它将引领“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全面推进我市的现代化建设。
  (二)新定位要衔接经济新常态
  增速换档、结构转型、动力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最显著特征。我市目前面临出口疲软、内需不振,需要增速换挡;日益显现的要素供应不足、资源缺乏,需要结构转型。前期的规模扩张、要素驱动必须让位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建议制订战略时要衔接新常态,树立新观念;增速换档、结构转型、创新驱动是必然趋势;“量”的增长必须让位于“质”的提升。
  (三)新定位要融入国家新布局
  “两带一路”是中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全新布局,其经略海洋、输出产能的意图十分明确。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最具潜力的禀赋就是港口、海湾和滩涂资源,最具前景的发展就是港口、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发展。打造现代化港湾都市区,既符合中央“两带一路”的新布局新思路,也符合台州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一带一路一港”平台优势。一个地区在国家的经济地位,最终取决于该地区对于国家经济的贡献,而建设“一都三城”是当前台州融入国家新布局的对接点和最佳机遇,我们应当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规划。
  (四)新定位要催生区域新经济
  就我市而言,大规模的产业转入已经结束,产业转出反而随时可能发生(越是低档越是可能),叠加的结果可能导致一个地区的产业空洞化。建议以产业升级和新经济成长为抓手,打造台州经济的升级版。
  从产业基础和人才要素看,撑起台州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是我们的民营经济。今后我们的发展,仍然有赖于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巩固提高。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创新;奶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品质。依靠科技创新、品质提升、智能制造(包括提供智能产品、采用智能装备、实现智能管理),我市中小微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升级,我市才有可能成为智能制造名城。
  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看,发展电商和发展旅游休闲业,应当成为我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电商除了在营销体系上的优势,也在诚信体系、标准体系、采购体系中逐步构成重大优势,其对中小企业生存的影响正在不断体现,建议搭建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最大强度的政策支持,集聚相应企业与人才加速发展。旅游休闲业能够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文化等系列产业,从而使相关产业得到整体提升,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建议集中相应的资源,发挥山海生态优势、区域文化特色,争取成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
  (五)新定位要构建城乡新格局
  台州经过20年的城市经营和区域竞争,城市间的分工与层次逐步固化,城市的极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其结果可能导致城市的空洞化。如果说农村空洞化是以青年流失为标志,城市空洞化则是以企业家与人才流失为标志。建议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加快构建台州城乡发展新格局。
  从区域竞争和人才流向来看,人们选择城市的主要依据无外乎就业机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即“生产、生活、生态”。区域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台州独具山海兼利的生态资源,主城区更是依山傍水滨海,建议树立反规划的理念、优先考虑生态空间,注重保山、护水、留白、增绿、留得住乡愁,努力消灭垃圾、污水、乱搭、乱建,建设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城市。
  从中心城市和城乡统筹来看,台州市区首位度较低,带动力不高。增强凝聚力要从三区加快相向发展,尽快实现公用设施、公共政策同城化。解决首位度问题,关键是加快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除了集聚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外,建议城区根据二产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健康、体育、养老等都市经济。建议更高标准地谋划城乡交通体系、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城市各节点、各景区的绿道体系,促进城乡更加便捷地互联互通,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