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水果、蔬菜、水产品、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供应地。然而,与具有如此农产品资源优势相比较,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就显得明显滞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较低。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已达到3:1,国内广东、山东、上海和省内宁波、杭州等地在2003年也已达到1.37:1,而我市只有0.8:1左右。在深加工程度上,我市初级加工率也不到50%,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就更少了。以西兰花为例,目前我市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冬、春西兰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0万余亩,产量20多万吨,从业人员8万人以上,但现在只停留在提高栽培质量和保鲜、速冻上做文章,几乎没有精深加工,附加值不高。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拉动力不足。柑桔、杨梅、蔬菜等农产品一直来是我市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除少数几家工厂实行传统的罐头和蜜饯加工外,全市几乎没有大型的企业实行相关的饮品等其它方面的加工。而小型粗加工企业却又很多,如西兰花加工有的镇甚至多达几十家,由于这些企业缺乏有效的整合,质量档次参差不齐,标准、价格、包装、销售无法统一,因此陷入微利无序竞争的状态。 3、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由于我市农产品普遍加工精深程度低,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在国内外市场能叫响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很少,能进入大中城市超市的产品也不多,相反,不少外地企业在大量低价收购本市的资源或初级产品后,通过精深加工并借助其品牌的支撑,掌握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获取了远远超过我们的丰厚利润。 4、资金、人才等因素的缺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除少数几家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外,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少资金,致使有项目不敢上,上了也不能及时投产,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无法发挥规模效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人才的缺乏、管理的落后、技术进步的缓慢、信息渠道的狭窄等也都决定了企业只能在现有规模、现有产品上小步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如何才能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由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产品商品大市的转变? 1、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职能部门要精心规划,要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列入工业立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象抓工业经济发展一样抓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关扶持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措施,促其做深、做大、做强。 2、要突出重点。对已确定的具有我市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要优先发展精深加工。 3、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特别是要加大资金、税收、用地、水电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有享受工业企业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并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指标考核和准入门槛,从而有效地加快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4、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农业产业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并大力发展、规范和壮大农民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制订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5、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要加大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力度,提高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比例,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品牌资源共享,形成“拳头”,从而更加有效地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王顺海 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