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六次全会>提案选登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民宿经济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22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民宿经济包含现有的农家乐以及乡村旅游,还包含基于乡村、乡愁所拓展出来的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民宿经济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新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重心结构从一二产向三产转移的趋势。
  一、我市民宿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十几年努力,我市民宿经济总体上实现了从“点上萌芽”向“遍地开花”,从“单一吃住”向“多元经营”,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的“三个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81个农家乐特色村(点)、1688家经营户,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年度营业收入11.6亿元。可以说,以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主体的民宿经济目前在我市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的又一引擎。 
  二、我市民宿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层次较低,产业链未获有效延伸。我市的民宿经济总体停留在“山山水水”上,农旅结合不深,开发的旅游农产品不多,农产品附加值未体现出来。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开发地点多处于农村,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接待规模不大。不少农家乐由于受到投入资金、经营规模限制,经营效益普遍较低,对农家乐业主和周边农户农产品的产业带动不强,对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不明显。
  (二)地域特色不明显,文化附加值未有效植入。当前,各地民宿经济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比如德清有“洋家乐”、“乡村民宿”,桐庐有“牛栏咖啡”、“猪圈茶吧”等等。它们不同于传统的“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买农家货、享农家乐”,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植入了艺术元素,成为一种来源于乡愁又高于乡愁的感观享受。反观我市的民宿经济,个性缺乏,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产业发展缺乏监管,经营游走在违规边缘。民宿经济的主体是农民自主经营的“吃住游”项目,由于受投资规模以及经营理念的限制,其生产经营按照工商标准来看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准入门槛低,现在不少农家乐、农家客栈存在低水平竞争、服务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有关部门应出台与民宿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类指导标准。
   三、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民宿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发展规模化民宿。按照李强省长提出的在省内培育一批特色小镇的要求,在市内选取一批具有独特人文自然风景优势的小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学习丽水的发展模式,依托特色小镇发展民宿经济,如龙泉的青瓷小镇、莲都的大港头镇等。建议依托景区景点支撑来发展民宿,带动民宿经济发展。在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农家乐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历史文化村落的基础上,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不同类型村居的民宿,凸显民宿的地域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依照打造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产业融合和产值带动,对民宿产业集聚区的镇、村进行规划引导,发展相匹配的特色种养殖业,将蔬菜瓜果、水产养殖、花卉种养等基地与民宿进行联动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体验内容,提升民宿魅力,带动农户和村集体收益。
  (二)引入大师艺术民宿,打造创意“乡愁”归宿,发展个性化民宿。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发展民宿经济,既要有卖点又要有创意。成都凭“五朵金花”、“宽窄巷”等一系列精彩创意成为“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德清西坡山乡度假村化腐朽为神奇把猪圈改造成每年约2000万营业额的乡村民宿。民宿经济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农”,农村景、农事活、农屋情、农家饭;最大的卖点在于“乡”,乡村田园、乡下生活、乡愁记忆、乡风民俗。乡味越浓就越有吸引力,越有回头客。建议把引进高端民宿项目和开发团队作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结合“浙商回归”工程,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和工商资本开发民宿。选择一批便于开发且房主流转意愿较强的村(点)进行开发试点。定向在国家级艺术大师中选取有意于民宿经济的,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给田给地给补助,让大师们回归到农村,在“土”与“洋”之间寻找结合点,拔高整个民宿经济的高度,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民宿经济的硬件建设。从偏远山村具备发展民宿经济天然优势的实际来看,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道路交通条件。因此,必须在道路拓宽、桥梁架设、停车场建设、蓄水堰坝建设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确保“走得进来”。同时,在村庄内部,一方面要配套完善供水用水系统和富有乡土特色的餐饮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保护修缮彰显当地人文特点的农房村舍,确保“住得下来”。此外,还要在景点挖掘方面做足文章,确保“游得起来”。应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行动,整合设立专项资金来推动保护生态环境,把环保、农口以及宣传口等多部门的补助资金有效进行打包,重点投向民宿经济短腿的基础设施以及外延文化设施。
  (四)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民宿经济的软件升级。尽快出台台州市民宿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尤其在土地、古民居、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民宿经济向国际化、品牌化、集聚化方向发展。制定高端民宿产业的准入门槛,实施旅游项目预评估机制,把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亩产”效益。尽快形成行业规范、标准的实施文件,出台专项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民资、外资共同参与台州民宿产业的建设。
  (五)引入市场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和产业融合。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房产中介、评估公司合作,根据房屋的不同闲置类型,创新几种处置利用模式。一是出租模式,可由村民直接出租或村集体统一出租;二是入股模式,将房子以实物入股的形式折算到经营者的民宿中;三是合作模式,如天台县后岸村,实施“村委会+公司+民宿”的模式,适合民宿集中发展的村;四是出让模式,将符合“两规”的宅基地征为国有土地,按净地或带房屋进行招拍挂。政府各部门在统筹资源、项目开发、审批流程、创新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进行决策联动。建立协调沟通长效机制,共同推进民宿业态的发展。

  (提案人:民进台州市委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