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五次全会>委员之声

关注精神卫生 远离心灵阴霾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2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王文明委员代表农工党台州市委会发言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位居第一。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测算,我市轻性心理障碍的人数已达93万多,重性精神病患者达7万。近三年,台州市立医院心理门诊的就诊人次分别为2012年3957人次、2013年4490人次、2014年4900多人次,就诊人次逐年增多。精神疾病不仅危害其本人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市精神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服务规模和内容也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市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等问题。原因主要有:
  (一)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认为精神病就是“神经病”。实际上,精神病包括各类精神疾病,如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包括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等心理亚健康都是精神疾病。再加上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使许多有心理问题的人存在病耻感,不愿就医,游离于心理咨询机构以外,得不到早期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导致病情延误和加重,也影响了精神病人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二)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相关部门都只是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但存在配合不够密切,各自为战,甚至有扯皮和推诿的现象,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没有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尤其是“三无”精神病人治疗后的安置问题相当突出,如2014年全市“三无”精神病人共310人,得到安置的只有125人。此外,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受灾群体等特殊人群的各类心理健康和精神行为也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精神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常规预算渠道,防治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我市现只有4家专科医院(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黄岩第三人民医院、温岭市精神康复医院、仙居精神病医院),远远不能适应防治的需要。而且精神卫生工作的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用房严重不足,适应不了精神病防治和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虽然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在迁建,但台州市区还没有一家精神卫生的专业机构,台州三区只有黄岩第三人民医院1家,而且核定床位只有160张,已明显不适应人们的健康需求和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再加上精神病患者管理难度大,风险大,成本高,收费低,医院长期负债运转。
  (四)精神卫生专科人才和场所短缺。目前,我市的精神专科医院和县级医院里精神卫生(心理)科医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相对低下、工作条件艰苦,许多优秀人才不愿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原有的优秀医务人员外流改行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政府对精神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机构设备相对落后、病床不足。同时 ,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的精神防治网络建设不够健全,大部分县(市、区)未开展社区管治工作,缺乏精神病人的康复场所。
  我们建议:
  (一)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加快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相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在现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着力整合各级卫生、民政等部门下属的各类精神卫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建议由各级卫生部门牵头负责,依据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辖区内人口数量、现有精神卫生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议尽早在台州市主城区建设一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筹资模式,设立精神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用于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并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要加大对市县有关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的指导,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均予以政策照顾和实际支持。
  (二)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强化精神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精神卫生机构的服务内容,逐步由原来单一的诊治精神疾病转变为集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精神疾病防控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村居)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并纳入社会福利发展计划。要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的优势,与卫生部门共同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治疗与康复模式,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通过大众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社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水平,让人们意识到,精神疾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医学的一种分科,从而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加強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受灾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工作,针对不同人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精神疾病防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市级心理咨询网络平台。近年来,各级政府日渐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很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人有一种畏病心理,害怕别人知道了瞧不起,所以很少有人光顾,心理咨询工作室形同虚设。为了能早日诊断和干预,建议利用网络建设一个公益性的心理咨询网站,开设心理健康宣传、案例分析、在线测评、专家服务、热线电话、互动交流等栏目,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隐蔽的交流空间。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处理的能力。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适度提高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留住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壮大和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病与心理保健的需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