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五次全会>委员之声

关于新常态下台州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2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张蕴华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发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常态,台州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把台州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为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为了共同促进适应新常态,我们在对台州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政府如何发挥更好更有效的作用,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一、理性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
  首先,要以科学态度、理性思维看待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从产业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从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速度从成长期的“高速发展”走向成熟期的“稳步发展”,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台州产业处于成熟期,经济增长率回落属常态,要看到增速回落的同时,基数在不断提高。在人口总量没有大变化的同时,现在一年的GDP增量,相当于九十年代中期一年的GDP总量。这就要求用新常态的眼光来看增长。其次,要树立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观,准确理解发展内涵。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生存环境改善,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以及相关政策时,如果忽视了发展的目的,人民就不会明显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比如台州的人才短板问题,扶持政策不可谓不多,可就是留不住人。为什么?刚毕业的研究生,同样的企业技术岗位,台州年薪大约只有嘉兴的65%、宁波的50%。工薪待遇是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当然,政府不能代替企业去发工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使企业有能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再次,要确立法治思维,以法律制度助推经济发展。真正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体制的运作有赖于一定的规则,而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法律制度。一方面,法律制度使得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法律制度要求经济活动有法必依。这两个方面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因素和前提性条件,而这一基础性因素和前提性条件的构建必须要有法治思维。在目前的审批制度改革中,不是简单的审批事项数量减少就能达到改革的效果,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法治经济落到实处,要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二、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
  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了凡是市场可以决定的,政府就不再干预,尽快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的地位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还有公平、正义优先于效率。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主导的市场机制,累积了大量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比较严重的是部门利益化倾向,碎片化的行政审批制度。因此,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自我革命,通过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改革要接地气,要重实践,要激发群众内在的创造力,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
  二是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参照上海自贸区制定负面清单的做法,市场主体可依法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对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企业来说,法无禁止皆可为。要规范政府确权,对现在所有的行政许可决定做出全面的合法性审查,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市场要求,明确那些是真正应该保留为政府来做的,形成负面清单,做到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
  三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市场体制、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有所作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背市场法则的违法行为。建立统一企业征信体系,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开放、竞争有序的基础,台州不仅要融入到海洋经济、“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中,更要有大台州发展理念,打破七区(椒黄路三区、开发区、集聚区、绿心、大学园区)分割局面,实现市区区域经济布局一体化、社会发展规划一体化。
  三、着眼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和地区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经济增长因素来看,台州经历了劳动力(人口红利)、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转换。现在是新经济唱主角的阶段,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的时期,台州经济看不到切换的迹象。这从台州人口结构变迁数据可清晰看出,人才流出大于流入,人力资源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关键所在,要切实下大力气加以改善。
  四、着眼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从台州产业基础出发,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体系,从高端装备技术、关键构件、产业三个层面,规划出这一产业清晰技术路线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体系更是生产力。从技术经济、技术链角度,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体系,同时还要建立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五、调整制度政策的导向
  以前,我们的政策文件的目标大多落在增长上,效率优先,对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制度选择更要体现公平、公正优先,要由“市场选择”制定推进公平交易或产权改革的各项制度,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制定要从降低地方经济各种要素交易成本出发,特别是土地成本,切实改变中小企业用地难和大企业占地多、利用率低局面。同时,保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确保劳动力流动并且推动持续的人力资源升级。
  六、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正视经济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现有考核指标太多太繁杂,没有抓住发展的根本实质。考核指标体系要做到“简化、量化、可操作性”,更多指标应以民生为主。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促改革、惠民生、优服务上,多做有利于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比如,市里考核指标要避免偏向重大项目过多,应更加注重符合地域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