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三次全会>委员之声

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生体质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陈学雄委员代表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发言

  据报道,中国青少年体质已连续二十五年呈下降趋势。浙江省2007年以来对全省高校入学新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来自台州新生的各项体质测量数据平均值,均在全省后三位徘徊。然而,2011年台州学生的肥胖比例和营养不良比例却高居全省第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深入分析我市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没有树立健康思想。在我们国家,教育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定位于考大学,考大学好像成了改变青少年生活和命运的最佳出路。人们依然传承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第一”成了无形中的紧箍咒。被应试教育理念所误导,使得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自身的健康,深深埋下了体质下降的诱因。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温室中的花朵”,心理脆弱,怕苦、怕累、怕受伤,不愿参加艰苦的体育锻炼,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课余常常被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电子产品所包围,常常陷于“宅家”、“蜗居”、“静坐”的生活方式中,难以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可以说,无论从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到学生个人,没有真正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
  二是缺乏正确教育理念。长期以来,学校以升学率论高低,学生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体育课常常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初中阶段的体育课为了应对中考是“考什么练什么”,高中和小学阶段体育课普遍是一种缺乏长远目标的“放羊式教学”。不少学校对体育教学计划安排不足,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可以被其他功课随意挤占,个别学校甚至不执行“阳光一小时”的运动。许多学生课余、节假日被名目繁多的“补课”挤占,“营养补品”代替了“运动锻炼”等等,这些也是导致中小学生身心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据全省对学校每年进行的音体美场馆设施统计分析排名,在14个指标中,台州有10个指标排位全省倒数第一。据统计,我市560所小学中,有333所学校体育运动场馆或体育器材配备不达标;在268所中学中,有86所中学体育运动场馆或体育器材配备不达标。我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配备水平,甚至远远落后于丽水、衢州等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体育师资配备不够。目前,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总数和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位居全省最后一位和倒数第二位。由于体育教师缺乏,一些学校体育课不得不由其他课的教师兼任,造成体育课质量不高、课时不足,有些学校因此不开或少开体育课。近年来,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缺乏、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体育课程不被重视、中小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是管理重点不够突出。多年以来,社会和家长主要以升学率指标评价中小学校的办学质量,受此压力影响,有关主管部门在对学校教学具体考核中,也是重竞技学科知识的教学和竞技体育技能训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培养及学生健康体质的考核力度不足。
  五是健康饮食认知不高。反省我们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多多少少都有不够健康之处。再看看现在的学校食堂,的的确确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加之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为多,家长普遍对孩子宠爱有加,缺乏科学健康的饮食引导,学生中爱吃零食、偏食的多,造成学生饮食营养结构很不合理,致使“豆芽菜型”孩子增多。同时,不少家长盲目给孩子进补各种各样高热量、高脂肪、高激素的营养品,导致了“肥胖型”和“早熟型”孩子的增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负责,为此建议:
  第一、实行学生体质监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跟踪监测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初一和高一入校新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分生源地和生源学校进行统计和汇总、分析、排序,监测结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以此督促学校和家庭切实负起加强学生体质的责任。同时,每个学校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定时监测,并将每位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及时通报给家长。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列入对学校教学考核的内容,实行问责制。
  第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认真制订学生素质教育全面规划,特别是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加强体育课程规范化建设,保证体育课程课时,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确保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改进与完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机制,充分利用中考的导向机制,加快中考体育测试和体育成绩评价机制改革。
  第三、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按标准比例配足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切实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制订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表,在全市学校开展“体育场馆设施达标行动”,争取在两到三年内,使我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立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专项经费,在一至两年内让所有学校都达到省定标准;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督促、检查,建议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考核内容,确保责任落实。
  第四、营造良好运动氛围。完善社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的健康体育运动网络。建议社会上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设备和青少年宫向中小学校和学生开放,允许学生在课余和节假日期间免费运动锻炼,以弥补当前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全面推进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影响带动中小学生摆脱课外电视网络的困扰,不断增进锻炼和健康的意识。学校要从提高学生的体力、耐力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晨练、课外活动、晚锻炼等时间组织学生或集中或分散开展长跑、跳绳等简易运动,最终达到逐步改善学生体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第五、加强健康饮食宣传。从最基本的生理角度来看,健康是吃出来的。要让健康饮食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小学校可以通过编制校本教材、有机穿插实践课程、结合相关学科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科学饮食、文明饮食等知识,营造浓厚的健康饮食氛围。要从战略和长远的需要出发,切实改革学校食堂管理模式,为全面改善学生体质状况打好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