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三次全会>提案选登

关于推进我市公车改革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近些年来,我市对公务用车的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订了一些政策措施,同时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置力度,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如费用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沉重,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尤其是驾驶员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等问题)仍然显而易见,尤其在当前“三公经费”即将拨云见日之时,公车问题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关推进公车改革、规范公车管理使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由于公车改革是一个既敏感又现实的问题,对于我市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为此,我们作了一些调研和探索。
  一、目前国内各地公车改革的几种主要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各部门探索的公车改革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取消公车,发放“车贴”。一是以现金形式按照行政级别给公务人员发放交通补贴,由其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如浙江义乌市的车改;二是由专户集中管理“车贴”,交通费用在限额内凭票报销或者利用市民卡消费,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不能提取现金,如浙江杭州市的车改;三是一种折衷办法,“车贴”分为个人和单位两部分,个人部分用作城区公务交通费补助,单位部分由单位集中用作城区外公务用车费用。
  (二)成立公车管理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是公车入库,由指定的部门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当需要用车时,由指定负责人及时向政府车队申请用车,并由专人记录公车的出车事由;二是整合现有公车,撤并公务活动少的单位公车,实行定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成立专门的出租汽车公司,保障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需要;三是由政府组建公车出租公司,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向公务人员按职务、级别和工作需要发放公车券,超额自负,结余归己。
  二、公车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从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公车改革情况来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财政开支,减轻了财政压力,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没有统一政策指导,导致公车改革“各自为战”。已经开展公车改革的部门和地区,大多是没有在中央的统一部署情况下自发进行的,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车改模式、适用范围、公车管理、补贴标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给国家对公车统一监管造成了不便;未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的地区和部门,会因为无政策可依或操作难度大而推迟或拒绝公车改革。
  (二)“车贴”形成的福利化倾向导致新的分配不平衡。由于公车货币化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依据,使得车改方案五花八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对公务交通资源的分配产生了不平衡。比如,2010年实行车改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司局级公务员月补贴最高额只有1200元,国家审计署的正司局级月补贴额只有700元,而珠三角地区的县处级干部的月补贴额已高达3500元。发放“车贴”的另一个弊病,就是按级别发放可能并不能解决实际的交通费用,高级别领导干部的交通费往往有结余,而级别低的公务人员的交通费不够用。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助长了公务员的懒惰情绪,比如该下乡的情况不下乡、用电话咨询代替实际考察、节省交通费用于其他私人用途等。
  (三)出现车改不彻底或车改走回头路的现象。一是一些地区或系统上下没有同时进行车改时,就会出现车改的向未车改的借车、摊派车辆等情况。如一些地方部门让下属单位出钱买车等,将公车使用负担转嫁到基层。二是有些地区和部门实行“部分车改”、“部分未车改”的双轨制,便出现了一边领交通补贴,一边使用公车的现象。三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车改时确定的交通补贴标准较低,而且绝大多数公务员也买不起车,因此往往会因交通问题而影响工作。还有,某些已实行公车改革的地方,政府以难打车为理由,让干部重新使用公务车,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使车改政策弱化和难以持续执行。
  (四)公车改革与提高行政效率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矛盾。如公车入库或实行公车出租公司这些车改模式,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由于执行程序的繁琐性,容易造成在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使用公车,虽然减少了公车使用不必要的浪费,但却造成政府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我市公车改革的一些建议
  群众对公车的使用一直存在很大意见,公车私用、滥用,公车开支巨大、浪费严重,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损害了党政机关形象,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关于公车改革的决心。为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向各级组织、机关干部、普通群众等广泛征求意见,借鉴其他地市成功的经验,指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力求做到既能方便机关人员日常办公,也能让民众满意。
  (二)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统一管理中,建立刚性的预算约束,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减轻财政开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三)拟具体措施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由于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城市道路拥堵现象日渐严重,市区内用车已无法达到高效、快捷的要求,利用公共交通反而更为方便快捷,也更为绿色环保。财政部门要提高利用公共交通出差人员的报销标准,按照实际需求指定合理的报销额度,简化报销程序,鼓励绿色公共交通出差
  总之,公车改革应不仅仅满足于财政开支减少,而是要把公车改革与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建立有效的公车管理法律和约束惩罚机制。

 

 (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