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四届一次全会>委员之声

打造城市生态交通系统 为宜居城市建设服务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11日 来源: 闲然 字体:【】【】【

马健委员代表民革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打造城市生态交通系统? 为宜居城市建设服务

  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形象展现的首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城市道路面积显著增长,城市交通等规划相继出台,城市道路运输秩序逐步规范,为宜居城市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台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急剧增加,传统城市交通系统的生态缺陷造成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车辆噪声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交通已成为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之一。打造城市生态交通系统,是提高台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加快人口集聚的有效途径。
  一、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拥堵,成为主要的城市病之一
  目前包括台州在内的几乎所有大中城市,堵车正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2010年9月30日,也就是国庆节前一天的下班高峰期,大环线椒江至黄岩段两个多小时的堵车,大家肯定还记忆犹新(见附图1)。拥堵正成为宜居城市构建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成为拥堵主因
  近十年来台州小汽车数量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省调查队数据显示:“台州市区家用汽车拥有量全省第一”已连续多年出现。从附图2可以发现,私人汽车数量增长速度逐年加快,近五年(2005-2009年)增长率为127.7%,是上五年(2000-2004年)的5.7倍。台州人均GDP超6千美元,处于小汽车数量增长的高峰持续期,如何面对这样的形势,建设城市生态交通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人口集聚速度加快,城市交通面临新压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是作为中等城市的台州加快人口集聚的机遇期。从附图3可以发现,近五年(2005-2009年)户籍总人口增长率为3.33%,是上五年(2000-2004年)的1.95倍,表明台州人口处于加速增长期。截至2010年底,台州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达62%,此阶段是人口集聚加速期,人口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种种社会问题,城市交通将首当其冲,建设城市生态交通是当务之急。
  (四)土地资源紧缺严重制约城市交通发展
  城市用地需求量的增大是机动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市城市用地和人均道路用地指标较低,这种低水平的用地条件和机动化的趋势形成尖锐的矛盾。我市2005年到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5%,2010年到2020年计划年平均增长率为0.45%,两者相差10倍(见附图4)。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发展必然以高密度开发为主,建设城市生态交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五)路网结构不合理,路网通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支路建设标准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干道比重偏高,支路里程偏少、标准偏低,目前台州干支比例为7:3,与推荐的4:6比例差距较大。一些干道路面过宽(如开发大道宽62米),导致道路长度密度偏低,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二是路网建设速度滞后,机动车数量增长与道路面积增长不匹配。近五年(2005-2009年)台州道路面积增长率32.6%,同期私人汽车数量增长率127.7%,是道路面积增长率的五倍(见附图5),路网建设速度严重滞后于机动车数量增长。三是废弃道路占用土地资源,产生交通安全隐患。路网改造过程中道路改线,原道路废弃,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附图6是82省道黄岩段与桔乡大道交叉口附近废弃的老82省道现状图,老82省道基本失去原有功能,并与新82省道车辆存在冲突点,造成安全隐患。四是公路过境城市,隔离带设置不合理造成拥堵。104国道黄岩段和路桥段、75省道椒江城区段街道化严重,成为堵车路段。大环线等路段中央隔离带开口不当,大货车随意调头是堵车又一原因。路泽太一级公路等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没有慢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行,产生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六)交通秩序差,车辆非法营运一定程度上存在
  车辆违章多,行人、非机动车随意穿越马路,由于停车系统不完善,停车位不足,路面随意停车等现象较为普遍。黄岩小东门路等步行街成了机动车道。电瓶三轮车、正三轮摩托车(残疾车)、二轮摩托车和无号牌黄包车非法营运,垃圾车、黄沙车扰民等现象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城市环境,并衍生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城市交通管理一大顽疾。
  (七)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急待提高
  一是三区公交各自为政,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由于体制原因,三区公交各自经营,互不衔接。同一个区内公交由多家公司经营,全市5家公交公司共经营51条公交线路,赢利路段不同公司争相开通线路,亏本路段则无人问津。尽管2010年成立了台州公交总公司,但仅限于经营台州901、902等环线公交,公交运营体制急待改善。二是公交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差,吸引力不足。公交发展滞后,导致小汽车交通发展势头强劲、公交出行比例缩小、小汽车进一步发展的恶性循环怪圈。目前主城区重点区域公交覆盖率较低。公交车不规范停靠站点,乘客在站点要招手才会停车;乘客不按规定车门上下车等不文明现象比较普遍。火车站等客流密集场所公交班数少,间隔时间长。连接三区的大环线公交时间不准点,上下班时段过于拥挤。
  (八)道路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城市化进程加快,绿地、水面和自然裸地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多,汇流时间缩短,河流的洪水位不断抬高,致使台州道路洪涝灾害频发,2010年7月26日大暴雨造成台州主城区道路路面严重积水,交通瘫痪(见附图7)。城市道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状况急待改变。
  二、对策与建议
  构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重点是在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功能和目标中,增加生态环境因素,通过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方式选择、交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生态化,来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生态化。
  (一)转变理念,加强宣传,营造城市生态交通建设氛围
  城市病反映的是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出了偏差,道路拥堵则是交通建设的服务对象出现了偏差。要树立从疏导车流向疏导客流转变,城市建设交通先行,交通建设生态先行的理念。要强化宣传,使生态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市民生态意识欠缺是台州交通堵塞的基本原因之一,要培养生态交通文化,营造生态交通氛围,使践行生态交通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要找准载体,为城市生态交通建设服务。充分利用宜居城市、幸福城市、清洁家园等载体,建设城市生态交通。
  (二)规划引领,尽快开展城市生态交通规划
  传统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配套规划,通常通过修建新路增强运输能力,结果激发了新的交通需求,致使交通拥挤有增无减。建议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制定科学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从整体上协调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加强税费体制改革,增加资金投入
  养路费征收对象是所有车辆,却仅用于公路建设,承担70%汽车交通量的城市交通系统却不能从养路费中获得应有的资金支持,只能依赖于少量的、按规定只能用于维护小型基本建设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税以及其他不稳定的渠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交通必将在台州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地位,建议在资金安排上加强倾斜。
  (四)优化城市布局,调整路网结构,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
  1、城市功能布局决定交通需求,交通模式铸就城市形态。台州属于组团式城市,有助于形成多中心城市,但是近年来原本分设在不同区的市本级政府部门相继搬迁到台州市经济开发区,这与多中心城市建设初衷背道而驰。建议结合城市群构建,适度改变单一中心布局,降低通勤交通需求,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2、调整路网结构,充分挖掘存量潜力。理清路网层次,建设交通走廊带的同时,重视次干道、支路建设。目前环绿心已形成环状路网格局,下阶段应该重视连接内环线、大环线、规划中的绕城高速等干道间的支路建设,尤其应重点建设以绿心为中心的放射状路网,提高道路抗拥堵能力。3、节约用地,提高路网抵御灾害能力,实现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生态化。盘活老82省道等废弃道路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道口改造,路口拐角铺成红色,严禁停车,提高通行能力。设置掉头车道,红绿灯处原地掉头方式减少拥堵。减少中央分隔带开口,中央分隔带开口和快慢车道分隔带开口错位设置,采用车辆右进右出,降低车辆横穿道路造成堵车发生概率。加强路泽太公路等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的慢车道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入生态篇,加强道路排涝管网建设,增强道路抗洪涝灾害能力,实现道路建设生态化。
  (五)引导小汽车使用,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出行结构生态化
  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公交发展滞后、其他交通方式无序发展给先天不足、统筹不够、空间布局不合理的台州城市交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小汽车、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结构是重要措施之一。
  1、正确引导小汽车使用。一是鼓励购买、规范使用,是汽车工业与城市交通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准确定位小汽车作用,不单纯限制或鼓励小汽车使用,而是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地级市的主导权。提高城区停车收费标准、适时实施拥挤收费、开展无车日和无车区等措施,实现无车族也能方便出行的模式,甚至创造某些地段、时段无车族比有车族更方便出行的条件。二是发展小汽车出租服务,搞活汽车租赁市场。汽车租赁服务可以解决无车族郊外旅游等用车需求,改变消费观念,降低购车欲望。台州汽车租赁市场尚不发达,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应在政策上扶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培育汽车租赁市场。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是实现汽车工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战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必须从政策、体制、资金、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加强政策保障,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明确公交优先是台州整体的发展政策,不是部门政策。制定包括路权、技术经济政策在内的公共交通优先措施并逐步落实。二是加快体制改革,整合公交资源。按照“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原则,市本级尽快收回三区公交管理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国有独资的台州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三是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公交吸引力。加强司乘人员教育、站点停靠秩序管理,倡导市民文明乘车,按规定车门上下车。重视公交与步行、自行车出行方式的衔接,延伸公交服务范围。发展换乘设施,方便城郊有车族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四是优化公交线网,体现公交优先。加强区内公交和环线公交衔接,消除公交服务盲点,加强公交覆盖率。加快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三区区内道路在上下班高峰期(确定具体时段),公交使用优先车道。台州大环线具有特殊性,大部分路段不在三区的主城区内,大环线的公交专用道通行权设置成与公路硬路肩相似的管理方式,道路拥堵时,禁止其他车辆在专用道上临时停车,确保公交车优先通行。3、倡导发展其他交通方式。一是鼓励市民选用生态化交通工具,提倡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加快步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在商业区等繁华地段设立步行街,加强现有步行街管理,如对黄岩小东门路等步行街重塑形象。台州公共自行车租车服务开展得较好,但自行车专用道路网建设未能及时跟进,建议参照珠三角绿道网开展专项规划。台州已有步行日,建议设立自行车日。二是适度发展出租车、电瓶车等出行方式,构建城市交通“生态链”。加强出租车管理,规范不文明行为,满足市民城区个性化出行需求。虽然,电动自行车存在超速等不安全因素,但是据统计,机动车事故率是电动车的7倍,并且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与台州普通消费水平相适应,建议采取限制电动自行车速度与鼓励发展相结合的办法。
  (六)强化需求引导,完善措施方法,实现交通管理方式生态化
  1、强化交通需求管理。新建道路不能彻底解决交通问题,科学管理是道路畅通的关键。单双号限行在台州实行为时尚早,错时上下班是目前解决拥堵的临时性有效方法。2、规范过境交通和城市货运系统,降低与城市客运系统冲突。外迁104国道等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规范大货车在城区通行秩序和通行时间,尤其是规范在大环线上的货车通行秩序,禁止随意掉头,不允许长时间占用超车道等,上下班高峰期限量通行。3、加强静态交通管理,依法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加快停车系统建设的社会化、产业化步伐。建议在东商务区和中央商务区等地段配建足够的停车场。进一步加强电瓶三轮车、正三轮摩托车(残疾车)、二轮摩托车和黄包车整治力度,逐步淘汰黄包车,取缔残疾车、摩托车、无牌黄包车的非法运营。4、设置有效通行的单行线,加强道路局部改造。成环成网的拥挤路段建议设成单向通行,并隔若干街道在主街道上设置双行线,为出行提供多种选择。如椒江的建设南路、青年路、建设路、枫南路、云西路组成闭环,在主要堵车路段青年路、枫南路设置成单行线(见附图8)。5、实现交通管理生态化,有效利用路网“时空”资源。交通管理手段落后是城市拥堵、加重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原因之一。台州街头经常出现部分路段拥堵不堪,而并行路段却畅通无阻的情况,要改变现状,仅靠早晚高峰时段台州交通广播的道路通堵信息,改善交通流分布的作用相当有限。建议建立全市路况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使司乘人员实时掌握各路段的流量情况,自动调节路网和节点的流量分布,从而实现路网“时空”资源效益最大化。
  总之,建设城市生态交通系统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最便捷、最有效、最科学的途径,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只有从生态交通理念、生态交通氛围、生态交通规划、生态交通设施、生态交通机制、生态交通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才能真正构建好城市生态交通体系。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