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六次全会>提案选登

关于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10日 来源: 宣传处 字体:【】【】【

    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为资源,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新的、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创意农业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科技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是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台州市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并且某些品牌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临海蜜橘,玉环文旦、仙居杨梅、温岭西瓜、三门青蟹等等,这些为创意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随着我市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其创意因素也不断增加,文化品味得到提升。如仙居的杨梅节,以“梅”为媒,以节会友,在过去特色农业基础上加入了文化创意,把尝杨梅与唱杨梅、画杨梅、写杨梅等结合起来,把杨梅产品与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农业附加值。又如三门的青蟹节,亦有类似的创意因素和文化品味,收到了同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我市许多地方都有“农家乐”、“采摘游”等活动,集旅游文化、休闲观光与农业生产于一体,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创意农业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天台山艺术葫芦种植公司培育出来的范制葫芦:笑容可掬的济公,端庄清雅的观音,慈祥可亲的圣诞老人……一个葫芦,卖价三四千元,很受市场欢迎。
    但总体而言,我市创意农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类型不多,创意程度及文化品味不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新、奇、特”农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创意农业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二、我市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政府对“创意农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发展规划
    创意农业近几年在我国各地发展很快,尤其在京、沪、成都等地的郊区。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市乡镇分管农业的基层干部熟悉“农家乐”“特色农业”等,却对“创意农业”陌生。其实,创意农业是涵盖了农家乐、特色农业的更高的一个概念。从“创意农业”的视角来看待、指导农业的发展,才能牢牢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的创意农业发展,县区和乡镇政府做了不少指导和整合的工作,但对辖区内的创意农业中长期发展却缺少一个清晰的规划。
    (二)农民对创意农业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土地流转和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带动我市特色农业和创意农业的,除了当地政府的引导,主要靠一部分视野开阔、脑子灵活的农民。而大部分农民视野不够开阔,在经营理念上比较保守,在未见到效益之前,不会主动去做。政府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宣传也有待加强。
    发展创意农业需要规模化、集约化,这就需要为经营者解决土地流转和融资等问题。这两方面的困难在农村都一定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土地流转问题。在临海调研中发现,一些脱离农村在外经营的农户宁可土地抛荒也不愿转租。原因一是租金低,二是对承租者经营风险有担心,三是土地在自己手中,心中踏实。
    (三)创意农业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未形成相应的产业链
    发展创意农业的关键是构筑产业链。创意产业实际上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创意.一个是产业。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农业产业的效益。如某地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开展对鹿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绿色肉牛育肥等基地建设和研发,运用生物防虫病,青贮、氨化等技术生产绿色饲料,同时,按节约型农业新体系方案建设一座2千立方米的沼气池.形成牛(鹿) 沼一鱼(果、菜)生态循环经济链。我市目前还缺少像这样公司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产品深度开发不足。
    创意农业的特色更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在于通过创意把文艺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价值最大化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特色发展空间。而这一特色,目前也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农技力量不足,创意程度不够,尤其缺乏发展创意农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农技力量不足
    我市许多乡镇的农技站农技人员工资很难得到保障,造成农技人员转岗和流失。如某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原有人员八人,现有五人,另外三人被镇里借用。被镇里借用的这三人工资待遇比留在站里的五人要高得多。这种现象不利于农业技术队伍的稳定。
    2、创意人才缺乏
    创意农业的发展既有赖于创意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有赖于创意农业专业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市尤其缺乏。由于创意农业的高智慧和高创新性,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必然逐渐凸显。
    3、创意程度不够
    我市现有的创意农业其创意程度不够,艺术化、个性化不足,直接影响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创意农业是与实用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的农业”。创意农业的艺术性,迎合了娱乐时代的公众心理,使农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看的比吃的贵”。如北京郊区以“玉米迷宫”为主题开发多种休闲和旅游产品,产生的直接收益约是玉米生产价值的20--50倍。又如在南瓜上绘上京剧脸谱,雕刻有各式脸谱的白雪南瓜以及紫水晶球茄子、樱桃番茄等等。相比之下,我市的创意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是学习、模仿他人的做法,形式上较多的是“农家乐”和特色种养殖,技术创意与文化创意程度不高。
    三、对台州市创意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发展创意农业,政府应尽快制定创意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
    政府在创意农业发展中要更多扮演“助燃”的角色。主要表现为制定创意农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政策导向,搭建平台,为创意农业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物质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要使创意农业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功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之一。在创意农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可以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定《台州市创意农业五年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实现计划到位、人力到位、资金到位、扎扎实实地将台州的创意农业搞上去。
    同时加强领导,积极推动和指导成立市、县(区)、镇创意农业协会。制定创意农业开发优惠政策。对于积极投入创意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在土地的租赁价格、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加大发展创意农业的宣传力度,在农村形成发展创意农业的良好氛围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往往受利益驱动,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发展创意农业的宣传。可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外地和本地创意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上。如成都双流效益是普通玉米的5倍的彩色糯玉米种植;每只卖到100元的方形西瓜,卖出5O元高价的专利苹果;一个128公斤重的大南瓜卖出l000元,好看、好玩的一只创意农产品礼篮1000元;种植香水百合鲜花,亩效益达10万元......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录像等,让农民直观地感受到创意农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激发农民参与发展创意农业的积极性,在广大农村形成发展创意农业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和土地流转机制,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创意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创新及各种环境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大力推进金融制度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投融资机制,目前我市的一些县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临海市通过农业互助社和政府发放丰收小额贷款卡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融资难问题。
    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势必涉及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村土地的流转,不止租赁一条途径。如广东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分红的做法就值得借鉴,让出土地的农民的权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土地流转也就更加顺畅。
    (四)引导创意农业形成规模效应,构筑产业链,形成产业体系应该把载体建设作为发展创意农业的一个重点,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园区建设。各县市区在发展创意农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协调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改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品牌的落后观念,努力培育有自己特色和创意的区域创意农业品牌,认真研究如何把创意转换成经济价值并形成规模。
    发展创意农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农业的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五)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为创意农业提供人才支持发展创意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创意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创意农业的发展。
    一要稳定并发展现有的农村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待遇,使他们安心于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组织并培训这支队伍,使他们认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既要靠农业技术,更要靠文化创意。要实现由单纯的农技人才向综合型的创意农业人才转变。
    二要尽快实施创意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农业部门要大力培植农业创意开发的专业团队,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大规模的创意人才队伍。从项目策划、价值分析、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营运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三要鼓励科技创新,为创意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与市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创意企业的合作,聘请相关的学者、艺术家和企业家组成“智囊团”,请他们为创意农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加强与专业技术部门的联系,积极搭建连通“创意”与“技术”的桥梁,以寻求既符合创意需要、又满足实用有效的技术。设立“创意人才奖励基金”,对在创意农业产业取得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六)通过发展创意农业,在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农民的生活方式,构建全新的农业文明把发展创意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制定整体规划,按照“城市按农村来美化.农村按城市来建设”的规划理念,科学规划,建造一个标准化新农村社区。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发展要求,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规划设计。真正将山、水、树、路、房融为一体,造就“内生式、安全式”的园林生态村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