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三次全会>会议资料

三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三)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2日 来源: 字体:【】【】【

王敏霞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农村清洁化刻不容缓

    一、农村环境的现状
    根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台州现有农村人口数为254.79万,4000多个自然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用水已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化、生活用能也基本实现了电气化和燃气化。按农村人均生活污水产生量80 L/d、生活垃圾产生量0.75 kg/d统计,则本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产生总量约有7439.87万m3/a,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9.75万t/a。目前,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基本没有收集处置,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农村的生活垃圾大部分做到了集中收集,处置方式基本与城市生活垃圾相同,集中填埋或集中堆置;全市郊区农田每年约产生200万吨秸杆、枯枝废叶,由于不再作为燃柴,大部分被废弃或田间焚烧,存在着很大的污染环境隐患。
    台州工业污染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处理率达95%以上。尽管台州工业产量、产值近十多年翻了几番,工业污染总量仍控制在1982年的水平。然而农业、农村的面源污染却在不断膨胀,迅速增长,已严重影响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台州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的生活污水、郊区的畜牧养殖业排污、农田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流失、郊区的水产养殖等几方面。据初步估计,台州农村面源污染负荷产生总量为:COD 17.29万t/a、TN 5.07万t/a和TP 0.75万t/a,其中总氮的污染负荷排序为农村生活污染、化肥污染、畜禽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总磷和COD的污染负荷排序均为农村生活污染、畜禽污染、化肥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目前,台州的郊区水体几乎全部受污染,其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的比重,郊区的河流水质普遍在四级以上。近年,郊区敏感区域的大中型畜牧场大部分已经关闭、治理整顿,今后,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将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
    近年来,台州的农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经济作物的栽培比例不断提高,设施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台州农田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一直居全国的高水平之列,化肥平均用量达到633.9kg/hm2(纯养分)、农药平均用量达到5.667 kg/hm2(农药有效成分量),是全国平均用量的2倍多。土壤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农业投入,导致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劣,养分失衡,连作障碍频发,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下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态势严峻,地表水系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农田环境质量退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清洁农产品的生产首先需要清洁的环境,即清洁的土壤、清洁的水源、清洁的空气。
    近年,市政府花去了几亿的资金,使台州中心城区内河道的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活污水、垃圾基本做到了集中收集处置,部分地区的初期雨水也在探索收集处置的方法。然而,中心城区的河道多为河流的下游,上游的大片河网主要分布在郊区农村,现在主要是靠在各支流河道的入河口建水闸,不让污水进入主河道的办法来维持城区河道的水质,但是这样更加剧了郊区河道的水质恶化,而城区河道水体的水质也难以保持。
    二、开展农村清洁化的建议
    清洁农村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充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在广大农村倡导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逐步引导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仍然是分散的居住形式为主。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秸杆不能用城市一样的集中收集方法去处置,分散居住的农村都有大片的土地,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应该考虑以土地处理方式消化。即使农村达到了一定规模的集中后,土地处理生活废弃物仍然不失为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的好方法。
    农村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与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性质不同,主要是可降解的有机物,施入土壤,可以作为栽培作物生长和土壤培肥的营养物质。
    根据台州郊区的现状,农民主要以自然村落的形式集中生活,因此,清洁农村可以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建设,一般一个自然村的居住人口在1500左右、1500亩左右耕地,日产生生活污水约120吨、生活垃圾约1.2吨,年产生秸杆残茬约1000吨,这些废弃物中约含有8吨氮、2吨磷/年,如果能全部还田利用,相当于给一个村范围的耕地施肥7公斤/年*亩,约为现在台州平均化肥施用量的1/5-1/6。
    生活污水收集处置利用方案
    污水土地处理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具有其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以及净化效果良好的特点,比较适合于农村运用。通过分散或者相对集中的办法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建立收集系统,进行因地制宜的净化处理后,用于湿生作物(水稻、茭白、菱藕)或大田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灌溉,利用土壤和作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降解。
    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方案
    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定点存放,有机物质部分用堆肥方式进行处理后,还田利用。不可降解的固体垃圾,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区(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置方案
    根据作物不同收获时期,因地制宜,秸杆残茬能直接还田则还田利用;不能直接还田则在田头进行临时堆肥处理后,再就近还田。
    农田养分管理方案
    推行平衡施肥,改进不合理的施肥方法。按田块建立施肥档案,记录每季作物的具体的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收获作物的产量,使农田施肥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
    村容村貌改善
    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开展村庄建筑物整理,消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等现象,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整治村庄河道、沟渠,改善村庄道路状况,有条件村庄主干道安装照明设备。
    三、资金渠道
    落实资金是顺利实施“农村清洁化”建设的关键,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清洁化”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还要组织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农村清洁化”的建设,采取市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与村集体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解决试点示范村的建设。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副主委         九三学社

 


郑官增委员的发言
——加大健康教育  提高市民素质

    近年来,我市群众花在医疗方面的费用每年约四十亿元左右并且还在迅速递增,但另一方面,威胁我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呈逐年上升态势,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事实证明,要降低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仅依靠被动治疗收效不明显,如20世纪早期的美国试图单纯依靠扩大医疗服务来应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结果医疗费用激增上千亿美元,但收效甚微,后来通过“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经常锻炼”这一廉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方式,却产生了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病后拿100元治病,不如“无病”时投1元防病!
    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病率相当高,但现在每年患霍乱只有几例;相反,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却远远超越了传染性疾病,极大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006年我市椒江区、温岭市、仙居县3个公共卫生监测区累计报告4种慢性病发病10200例,死亡2240例,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由此可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们的第一大“健康杀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01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环境、饮水、营养、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8项基本卫生知晓率只有36%,高血压预防知晓率仅为2.6%。当人类发现那些与自身行为相关的健康问题“无药可治”或“讨伐无术”时,终于从化学药品及高科技产品中拔出腿来走向通过改变人类自身行为来促进健康的“自然法则”,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强调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当中的首要任务。今天,许多老的传染病如结核病、疟疾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艾滋病、SAR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百姓负担加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和意外伤害增加;烟草危害日趋严重。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忽视健康拚命挣钱,造成身体透支导致疾病,有的甚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等,这些重大社会卫生问题都要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策略、内容、方法上要有长期规划,积极推进,广泛深入展开。
    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无残”,医院沿用西方大医院的模式,一味追求医院的现代化和高精尖设备的配置,忽视公共卫生问题,医生坐堂等病人上门,老百姓不生病不找医院,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偏面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发展中国家由于采用了西方大医院的模式和投入大量的资源培训专业人才的错误导向,使许多国家发生了健康危机。”这是发达国家经历了惨痛教训之后提出的。我国也正面临着这一严峻的挑战,医院提供的服务是以疾病为中心,以个体为对象。医院的职能总体上只是提供治疗服务与技术服务,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医疗费用的上升,同时也无法遏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长,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势在必行。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提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上述因素有些是个人不可控制的,有些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对健康状况的好坏起到关键作用。如自我保健问题,利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养生保健手段,依靠自己和家庭、社区等简易条件,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诊治、护理和预防等达到健身祛病、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把健康知识告诉群众,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防病能力,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迫切任务,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策略、措施,包括人力、组织、经费来保障,逐一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做到真正拥有健康,生命高质量,生活充满阳光!
    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效地遏制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既是与传染病斗争的有力武器,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政府对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只有通过社会措施和保健措施才能履行其职责。《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保障人民健康是政府的行为,搞好健康促进的关键就是要把健康促进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只有政府领导,才能有利于加强对卫生事业的领导,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合作,有利于有效地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当前,由于种种原因,领导体制还不顺,这是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障碍。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其支撑点是项目经费,很难持续开展;二是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但具体实施仍以卫生部门为主体,领导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这种模式也缺乏长效机制;三是以政府领导为主体,把健康问题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健康的社区、健康的环境、健康的人民做为政府的责任目标,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唱戏”的局面。实践已充分证明,第三种模式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公正、公平地享有健康和卫生资源,多部门合作和群众参与,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政府的组织才能实现。
    当前急需政府解决的几点具体建议:
    一、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运作机制
    党委、政府领导要积极参与各种健康宣教活动,这样有利于对全市健康教育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二、明确部门职责
    (一)宣传部门要大力支持卫生部门健康教育活动。
    1、电视台:要安排健康教育专题栏目,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阿福讲白搭、台州百晓等方言形式,在黄金时间定时播出健康、卫生及疾病防治知识,让广大群众甚至不识字的老百姓都能听懂。
    2、广播电台: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台,普及健康、卫生及疾病防治知识。
    3、报纸:在《台州日报》上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有计划、有步骤定期刊出健康、卫生及疾病防治的科普文章。
    (二)卫生部门要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结合台州实际,落实健康教育具体行动规划,并及时提供媒体宣传资料。
    (三)人事部门要为健康教育机构解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目前,健康教育机构设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全市10个疾控中心,包括市本级均无独立的健康教育人员编制,仅5个单位设健康教育科,且只有1-2名专职人员,有的连照相、摄像等基本健康教育器材都未配齐。健康教育队伍薄弱,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四)财政部门要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用于健康教育的经费应该不少于卫生事业经费的5%。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台州,不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教育部门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及相关规定,城乡各类学校坚持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
    三、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四、加强对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考核检查、并且纳入创卫工作。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             农工民主党

 


王顺海委员的发言
——要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列入工业立市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水果、蔬菜、水产品、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供应地。然而,与具有如此农产品资源优势相比较,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就显得明显滞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较低。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已达到3:1,国内广东、山东、上海和省内宁波、杭州等地在2003年也已达到1.37:1,而我市只有0.8:1左右。在深加工程度上,我市初级加工率也不到50%,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就更少了。以西兰花为例,目前我市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冬、春西兰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0万余亩,产量20多万吨,从业人员8万人以上,但现在只停留在提高栽培质量和保鲜、速冻上做文章,几乎没有精深加工,附加值不高。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拉动力不足。柑桔、杨梅、蔬菜等农产品一直来是我市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除少数几家工厂实行传统的罐头和蜜饯加工外,全市几乎没有大型的企业实行相关的饮品等其它方面的加工。而小型粗加工企业却又很多,如西兰花加工有的镇甚至多达几十家,由于这些企业缺乏有效的整合,质量档次参差不齐,标准、价格、包装、销售无法统一,因此陷入微利无序竞争的状态。
    3、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由于我市农产品普遍加工精深程度低,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在国内外市场能叫响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很少,能进入大中城市超市的产品也不多,相反,不少外地企业在大量低价收购本市的资源或初级产品后,通过精深加工并借助其品牌的支撑,掌握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获取了远远超过我们的丰厚利润。
    4、资金、人才等因素的缺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除少数几家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外,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少资金,致使有项目不敢上,上了也不能及时投产,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无法发挥规模效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人才的缺乏、管理的落后、技术进步的缓慢、信息渠道的狭窄等也都决定了企业只能在现有规模、现有产品上小步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如何才能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由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产品商品大市的转变?
    1、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职能部门要精心规划,要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列入工业立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象抓工业经济发展一样抓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关扶持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措施,促其做深、做大、做强。
    2、要突出重点。对已确定的具有我市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要优先发展精深加工。
    3、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特别是要加大资金、税收、用地、水电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有享受工业企业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并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指标考核和准入门槛,从而有效地加快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4、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农业产业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并大力发展、规范和壮大农民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制订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5、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要加大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力度,提高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比例,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品牌资源共享,形成“拳头”,从而更加有效地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临海市洞林果蔬合作社副理事长                             农业

 


台州市工商联的发言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有良好文化的企业,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挥有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也有良好的传播作用。相反,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也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分析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因素,突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完整文化体系和深厚文化底蕴,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现代企业对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都越来越重视,成了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纵观台州民营企业,虽然也有东港、飞跃、吉利这样一批相对完善、具有自身独特企业文化体系的知名企业,但总体上看,即便是许多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还相当滞后。这些企业在创业初期,依靠经营者敏锐的市场嗅觉,胆大敢冒险的创业冲动,不很完善的市场机制等诸多因素取得了成功。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品和利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于严重的业绩和利润下降趋势,许多企业家由此感到困惑。经济学家在分析这种现象后认为,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从台州民营企业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大多数民营没有实质性的自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表象。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存在肤浅的错误理解:有的将CIS(企业形象识别体系)曲解成为企业文化;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有的把企业文化建设拿来作美化厂容厂貌的装饰,作秀、摆花架子;有的将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做法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果使企业文化形式化,让本来就属于企业管理软性因素的企业文化显得更虚。
    二是民营企业文化层级偏低,作用不突出。目前,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其对物质生产推动程度对应为最低层次、次低层次、较高层次、最高层次。我市已经形成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稀有。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规范、不系统,产生的文化力不强,对生产力的推动较弱,不能发挥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独特的、应有的作用。
    三是企业文化基础薄弱,影响力不大。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而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导致企业文化基础偏差。
    四是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力资源发挥不了关键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企业文化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优势。我市许多企业给员工的待遇都不算差,有的还比较丰厚,但往往还是留不住员工,员工甚至是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都对企业缺少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典型的例子就是“罚款文化”,罚款依据的是老板的一句话,谈不上法制和制度。据调查,我市民营企业中39.6%的外来务工人员觉得老板“比较抠门”,有26.4%觉得老板对待员工“合情合理”,只有0.01%觉得老板给予“家庭般的关怀和温暖”,大部分员工感觉不到企业带来的幸福感,是企业缺乏人性化文化的直接表现。
    针对我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薄弱状况,特此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树立有为思想,加大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力度。企业文化建设,主体是企业,但决不是说政府就不能作为、无须作为。当今企业,企业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以人为本、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热心公益、共享双赢、科学发展,在这些方面,政府都具有倡导和引导责任。在“两年”活动中,政府服务不光要在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上下功夫,也要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工业服务年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要实行分类指导,特别重视对成长型的规模企业的指导,促进这些企业尽快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和谐的、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要充分发挥宣传、组织、经贸、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家的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企业文化的一个含义就是企业家个人素质的外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关键的要素。因此,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增强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意识和自觉性,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结合企业家培训工程,多为当地民营企业家创造学习培训考察机会,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涵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办法,做到经营企业和建设企业文化并重,加快自身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重视民营企业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的党组织是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企业文化传播和扩散的主要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党组织、群团组织的组建力度,提高覆盖面,使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在实现民营企业的战略目标、树立企业家和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氛围。舆论宣传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大优势。各级政府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政府会议、部门刊物等多种手段,集中一段时间,重点进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宣传,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任务能够深入到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心中,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建优秀文化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大力宣传我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搞得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树立样板,使其他民营企业在共性参照上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五、改进考核评价办法,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往往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是最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政府在对民营企业评价考核过程中,要克服以利税论英雄的观念。在综合评价民营企业时,除利税多少、规模大小、技术创新程度、环保状况外,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先进民营企业、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突出贡献企业家的评选,也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使企业文化这项软指标硬化。各类资源要优先配置到企业文化比较优秀的企业中,使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良性互动,在创建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实验区中,力争使我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也能走在全国前列,起到示范作用。

 


张日初委员代表民革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积极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校外思想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学校的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几年的社区教育实践表明,社区教育通过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迫切需要社区教育的参与
    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在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校外生活枯燥。有的学生双休日甚至比上课还紧张,补习班、家教安排得满满的,学生称之“双休苦”;还有一些学生双休日除做完了作业就无所事事,不知该干什么好;也有一些学生整天沉溺在电脑房、游戏机房玩耍,极少数人甚至会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智育第一在学校教育中仍根深蒂固。调查反映,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状况,部分学校缺少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很少与社区联系,教师对学生在校外的状况了解不多。另外,学校对一些“后进生”的思想教育仍是个薄弱环节,往往有往外推的思想,甚至想放弃教育,这些学生一旦被打入“冷宫”,往往成了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三)家庭教育中重分轻德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普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业,大部分家长热衷于为孩子报补习班、提高班,请家教,却很少关心孩子的校外生活状况以及和孩子沟通,缺乏为孩子营造提高全面素质的家庭氛围。
    (四)社会、媒体中“黄、赌、毒”等不良风气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如斗殴、赌博、偷窃等违法行为,以及媒体中书刊、录像、不健康漫画等黄色成分对他们的侵蚀,成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软肋”。
    二、社区教育参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困难
    (一)政府重视指导、学校积极参与、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当前我市各社区针对青少年已办有“社区法制学校”、“社区市民学校”和“外来人口学校”等,但社区教育参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方面的认识不尽一致。各街道办事处虽有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部署,一年中各社区也开展一些法律知识、消防交通知识的专题讲座,但由于社区的场地、经费问题,社区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学校,开门办学积极性依然不高,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更是少之又少。各社区虽有意把社区变成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但由于条件限制,又缺少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社区教育场地紧张,经费捉襟见肘。社区教育场地、经费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社区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长效坚持。以椒江区为例,许多社区如建设、横河、商务等没有办公场地,靠租用解决,更不要说达到100多平方米的标准要求了。椒江区财政和街道办事处拨给社区每百户6000元的经费,除了社区干部的工资,以及其他活动费用,真正用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经费几乎为零。
    (三)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还未形成。社区教育是一门新兴事业,虽然教育的是孩子,但最终影响的可能不止是孩子本人,还有孩子的父母,甚至他们的祖辈。作为社区教育的执行者,要学会和不同年龄结构的孩子沟通,有时还要善于和孩子的父母、祖辈交流,这就需要教育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社区教育面对的未成年人来自不同的阶层,年龄差异也较大,要把这样一个群体组织起来,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涉及面广、大小琐事多,而目前社区教育一般都由社区干部兼任,上有千条线,归列到社区一条线,社区干部本身工作很忙,所以精力、能力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她们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区教育工作之中。
    三、我们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加强社区教育的督促和指导。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各街道要牵头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规划、统筹和协调等日常工作;要定期召开街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整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图书室、中小学校文化等设施的作用,在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项目化、社会化运作机制。
    (二)利用社区内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新颖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中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极好资源。文明城市的创建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不仅是进行改革开放教育的好资源,亦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场所。社区教育组织要充分利用双休日、寒暑假,通过举办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教育活动,如参观文明家庭、特色家庭(藏书之家、健身之家、戏曲之家、助学之家等),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接受各种生动的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三)健全组织网络,密切学校、社会、家庭联系。可由街道、社区、学校联合组成的社区教育网络,通过各种形式(如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尊师重教座谈会、中小学校教育工作交流、走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也可通过举办建立社区雏鹰大队,开展学校、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家长学校联谊活动,以及评选好家长等活动,密切学校与社区、社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形成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络,为他们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氛围。
    (四)多渠道充实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社区首先可与教育部门积极联系,从学校教师队伍中挖掘擅长德育教育、热心社会事业的高素质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同志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独特优势,招募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老年义工,从事“十大员”(政治报告员、科技辅导员、法治宣传员、家长学校教员、教帮员等)工作。另外,在社区还要物色有特长、有热情的工作人员,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努力,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立医院副院长、民革台州市委会副主委                 民革
                                             

 

民建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进一步加强主城区河道治理   创建“蓝天、碧水、绿地”的和谐新台州

    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农业的命脉,水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础。而河道具有蓄水、排涝、供水、灌溉、环保、航运和旅游等综合功能,是一个城市的水“动脉”。随着台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整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河道在保障经济生活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长期受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污的影响,我市河道普遍存在水质日益恶化、功能日益退化的状况,全社会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十分关注。
    一、我市河道治理现状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生态环保问题在台州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条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针对河道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特定地位,客观地说,多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2001年,台州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开展河道疏浚整治的决议》,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台州市河道疏浚整治实施意见》,并通过了《台州市河道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已累计投资14多亿元,疏浚河道3686多公里,整治市区河道458多公里,大大恢复了河道蓄水能力。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太多,急需整治的河道太多,加上河道疏浚整治进程赶不上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造成活水难进,污水难出,导致不少已整治的河道仍然出现周期性的黑臭现象,主城区河道水体大多属于劣V类,污染状况令人担忧,不治不行。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主城区河道的治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河道治理缺乏统一、有权威的综合协调机构,综合治理难以真正实施。
    2、工业与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农业生产与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截污与污水达标治理工作相对滞后。
    3、生态治理理念有待加强,技术与方法有待提升与改进。
    4、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对主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台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我市市区水环境治理规划已正在制订当中,只要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做好市区河道治理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经济社会考核指标,并提高考核分值;同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发生河道重大污染和其他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注重长效管理
    为保证河道治理工作长抓不懈,要从制度、人员、政策多方面保证河道疏治理工作的长效性。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环保、城建、航运、国土资源等多行业、多部门,要使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规定的目标要求,要靠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要做好主城区的清水河道工作,必须建立主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常设机构从事指导清水河道工作。我市现有的河道疏浚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市政府临时机构,无正式机构、法定职责,正式人员编制和经费,工作人员也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临时抽调;各县(市、区)没有正式的河道疏浚整治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仍由水利部门和少量临时抽调人员来完成,机构、人员的设置与所担负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工作量严重失衡,亟待解决。鉴于2003年4月省政府批准省水利厅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浙江省河道管理总站专门从事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台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我市专门从事主城区河道治理工作的事业单位,落实三定方案,切实建立我市主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3、狠抓截污工程建设,遏止主城区河道水环境的恶化和水质污染的势头
    目前,主城区河道出现了水环境的恶化和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各区的污水处理工程尚未全面建成投产,污水处理率较低;二是各类工业企业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屡禁不止,夜间排放、节假日排放、桥下地下铺管排放等形式层出不穷。建议各级政府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步伐,使各种污水统一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河道;加大环保宣传和监管执法力度,对有重点污染源的企业,增加监测次数,控制污水排放量,依法从严查处污水直排入河案件,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示一起,警示一批。该关的就关,该停的就停,不达标排放的一定要整改达标后,才能重新开始生产。
    4、加强河道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形成合力治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宣传是工作的先导,社会监督是做好工作的有益补充。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充分利用人大、政协等机构的监督,结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监督,设立河道违法行为举报热线,建立由各民主党派、市民代表、农民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河道整治监督员”制度,定期听取他们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创新理念,以生态理念和市场机制全面推进河道治理工作成效的不断完善
    据了解,建设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一直是制约我市各地河道整治工作的瓶颈。近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政府利用有限财力取得的成绩市民有目共睹。如果河道治理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要达到水清、面洁、岸净、护绿的河道整治效果,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的优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化、市场化的融资新举措,如:集体出资、招商引资、社会捐资、群众集资、银行贷款和私人业主垫资等等。水利、规划、土管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想办法,动脑筋,大力推广“河道淤泥制砖”、“水葫芦综合利用”、“以地换资”、“以河养河”等办法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我市天台县三茅溪河道综合整治和黄岩区永宁江治理结合北洋镇土地整理等一批各地在实践中创造出的长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胡素芳委员代表民进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我市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现有3—5岁的学龄前儿童19.96万人,入园儿童 20.56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入园率达103%以上。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根基,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通过实施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但可以激发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对提高我市教育水平和人口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学前教育方兴未艾,大量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为广大农民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现状堪忧,不仅难以保证幼教质量,甚至不能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亟需在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构建农村学前教育新体系。
    一、当前制约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市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发展。目前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简单的“看孩子”,是“非义务教育”,所以有的地方在小学、中学建设上不惜花巨资,而对学前教育却不闻不问。二是由于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导致不少幼儿园在办园理念上存在诸多误区:为了招揽生源,迎合家长,过早地教孩子认字、学算术,重知识灌输、轻品行培养,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认知规律。总之,在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存在“低、散、小”现象,农村幼儿“入好园难”
    我市学前教育机构在办园条件和办园质量方面长期存在巨大差异。一方面,政府办园比例偏低,高质量的幼儿园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家长需求。据统计,2006年,在全市1783家幼儿园中,属政府性质举办的只有104家,占总数5.8%,有等级的幼儿园只有482家,占总数的27%。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中小学布局调整,附设在农村小学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停办或合并,造成农村政府办园数量急剧减少。其实,农村学前教育长期资源不足,发展举步维艰。虽然,近些年,民办幼儿园异军突起,占幼儿园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不足,但农村民办园大多缺乏基本的办园条件和人员资质,普遍低价竞争,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
    (三)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差
    长期以来,各级财政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特别在体制转型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用于建立学前教育的新体制,以有效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调控乏力。我市农村学前班办班条件普遍比较差。主要表现在:教室不规范,设备简陋。70%以上的学前班无独门独院,基本上没有配备室外体育活动器材,幼儿教具、幼儿卫生饮水和洗手设备等都严重不足。特别是有的学前班以盈利为至高无上的目的,甚至从收取的午餐费中挤压利润,给予孩子的是毫无营养的粗制食品和饭菜。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前班的发展和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幼儿园接送车安全隐患多
    一些幼儿园为扩大招生,专门配备了儿童接送车。但是不少幼儿园接送车隐藏着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车况较差。有些幼儿园用农用车、三轮车接送儿童,有的幼儿园购买旧车或报废车辆翻新使用。二是驾驶员素质较低。有的幼儿园主聘用一些本身并没有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驾驶员,有的甚至是原来只开过拖拉机或农用车的人员,就直接上车当驾驶员,而且有的还是无证驾驶。三是违章超载严重。有些接送车核载十人竟坐上二三十个小孩子,车内拥挤不堪。可天真的孩子,只知道热闹,他们怎么能想到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和危险。
    (五)教师身份不明、待遇差,队伍不稳定
    在全市7000多的幼儿教师中,80%多的幼儿教师没有享受教师待遇。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幼儿园迫于生存压力,为降低成本,压缩教师人数、降低教师工资,甚至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比较低,工资最低的500元/月,最高的也不过1000多元/月,以上原因造成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比较差。
    总之,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与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农村3~5岁所有学前儿童受教育的质量,应是今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进一步加快我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一)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均应真正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重视与发展的地位,加强对学前教育的主管意识,把学前教育发展切实列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应着眼于建设“两个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总结幼教50年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借鉴先进地区幼教发展有益经验,认真研究、制定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近期目标。
    (二)健全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学前教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专款专用,保障公办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及教职员工工资、安全和培训等所需资金的落实。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经费,扶持城乡结合部、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市、区、乡镇(街道)也要建立幼儿教育基金,鼓励和号召企业及个人捐资,帮助农村幼儿园完善设备、改善条件。
    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公益团体、基金会、事业法人等举办幼儿园。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资金,搞活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使其在建设用地、立项和减免税收、建设规费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待遇。
    (三)合理布局园址,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在新区建设和实施农居工程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配套幼儿园。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方案和建设标准及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审查时,要征求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国土部门(土地储备中心)对规划已明确需配套的幼儿园地块,在土地出让时,应责成土地开发建设主体同步实施配套幼儿园的建设。配套幼儿园建成验收合格后,无偿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
    大力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连锁举办农村托幼园所,实行统一管理,使中心幼儿园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乡镇还应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基层社区各部门的力量,因地制宜地积极创设和利用场地、设施、人员等条件,大力发展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要的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和早期服务机构,以既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又有利于满足更多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与服务的需求。
    (四)开展幼儿园接送车专项整治,建立幼儿园接送车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市公安、教育、交通、安监等部门已开始重视幼儿园接送车辆存在的问题。交警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们的安全负责。我们建议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督促幼儿园接送车规范运行,严防不符合条件的接送车营运还潮现象发生,彻底解决幼儿接送车无序、混乱、超载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广大幼儿的生命安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进修培训、先进评选、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资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市教育部门要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园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保障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全面的实施。
    加强名师名园长培养。要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资格证制度,通过举办园长论坛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园长的管理和教学水平。重视幼儿园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浙江省电大黄岩分校科研处处长                       教育

 


王志敏委员代表农工民主党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学生因心理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心理障碍已成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头号大敌。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表明: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而良好心理素质者仅占8.2%。因此,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逐步被认识、受重视,且形成了一定工作基础。但也发现,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经对全市2580名学生和108名教师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表明,中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8.66 %,中度的占 3.32 %,重度的占 0.06 %。小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较大,约占被调查的52.9%;情绪焦虑强迫,约占51.78%;人际关系敏感,约占43.31%,其中表现偏执的有35.96%,表现敌对的有33.77%,心理不平衡的有30.62%。此外,我市在2006年还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如黄岩有二名初中学生投河自尽,玉环一名高中学生跳海自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学校考核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因素。而就目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规模和力度都还不够。二是工作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较普遍地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机构不健全、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等问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数量偏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不但影响在校学习,更影响学生的将来,甚至还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要加大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增加编制,保证每所中学都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工作者,每所小学至少配备一名兼职心理教师。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扎扎实实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发挥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各中小学要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分年级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要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制定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通过专题讲座、校园广播、编辑心理健康手册、校刊、板报等,在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重视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设立和规范心理服务室以及热线信箱、热线电话。建立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要严格控制班级学生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问题学生”通过结对帮助等形式,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和疏导,以减少或杜绝学生自杀事件的悲剧重演。
    (三)家校互动、重视家庭教育和班级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拓展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可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访、编发知心家长报刊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学会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要特别留心和关心“问题家庭”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作为父母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水平,避免对孩子的心理惩罚,更不要在学习上、升学上对孩子施加压力,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列入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要不断提高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要组织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培训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四)全社会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诸多方面,必须进行综合干预,全社会齐抓共管。有关部门要重视精神文化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加大查处违禁书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等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事,社会、家庭、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农工党台州市委会副主委     农工民主党
 

 

周明委员的发言
——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至2006年,台州中专以上知识人口已达45.4万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数量超过20万人。长期以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台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专制给知识分子这一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知识分子地位的改变,他们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社会道德功能出现了某种弱化的倾向,这种弱化对整个社会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社会责任感的弱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有些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均出现某种程度的弱化。这部分知识分子放弃了自身的职业与职责,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从而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弱化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2、道德理想信念的弱化。有些知识分子更多地是把自己的精神关注指向现实世界,指向现实的利益,应有的社会良知日益麻木和缺失,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危害社会。近年来出现的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高科技犯罪、学术腐败、学术欺骗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3、道德文化理论创新的弱化。当前,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出了一些成果,对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具有重大精神力量的成果很少,在道德文化方面原创性的作品同样很少。受目前学术体制的影响,几乎很少有人能长时期静心研究自己关注的问题。因此,符合时代的、与时俱进的、先进的道德文化理论也就很难被创造出来。
    4、道德示范作用的弱化。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适应新形势的科学的选拔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极少数官员贪污受贿,不但起不到道德楷模的作用,反而是社会道德的破坏者。
    同时,台州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还存在凝聚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不多等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
    1、充分认识党外知识分子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迎接它的挑战,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外知识分子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我市的经济部门和民营企业中,党外知识分子人数占有更高的比例,专业技术人才比较集中,因此,党外知识分子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台州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发挥主力军作用。
    2、充分认识党外知识分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在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体育卫生界等各界别,因此,党外知识分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3、充分认识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分子一直是现实社会的批判者、监督者,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尤其需要这种批判和监督。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外知识分子将在参政议政、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机制
    1、加强人文教育,提高知识分子的人文素质。针对当代知识分子学养不足,人文素质的欠缺,我们应倡导文理并重,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精英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及其他人文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知识分子整体的人文素质,从而增强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人文关怀,对社会道德问题的高度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当前,市委市政府制度化地举办领导干部论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型制度,还可以进一步推广深化,扩大领域。
    2、坚持和创新知识分子政策。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成为影响知识分子命运,决定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也决定知识分子能否强化社会功能,成为社会示范群体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坚持并敢于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使我市的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等工作进一步走在前列。
    3、增强知识分子意识,重新唤起知识分子的道德激情。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即知识分子代表着人类最先进的部分,他自然应该起到社会良心的作用,关心社会是知识分子的天职。这同时也要求进一步引导知识分子注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地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感的修养与锻炼,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整体形象,成为社会良好的示范群体。
    三、加强领导
    1、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组织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对台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领导和指导,努力开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局面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和深化全市范围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在发挥传统的会议、活动等载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2、进一步拓宽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渠道。建立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制度,为他们创建较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支持和引导,认真组织和落实党外知识分子参加“两会”,积极开展提案议案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加大他们对政府和政策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政策运作过程中少发生或不发生技术性失误。要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3、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活动。除统战部门的直接领导之外,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各级各部门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切实关心和鼓励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各项联谊和社会活动。同时,要对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日常办公和活动给予相应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无党派人士
 

 

肖宗富委员的发言
——大力加强金融监管  切实改善金融秩序

    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我市以骄人的业绩位居全国第六,成为我国金融生态市,但近年来,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时而干扰正常金融秩序,时而又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一些不法分子以高利为诱饵,让不少缺乏金融知识的百姓上当,造成债务纠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一、当前扰乱金融秩序的主要形式
    (一)非法集资案件频发。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台州市各地出现了数起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贷款诈骗等案件,尤其是在2006年下半年,就有四起超过上百万元的非法金融活动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二)以咨询业务为主的中介机构超范围经营,办理或代理金融业务。
    (三)部分担保公司变相办理融资业务,为他人转贷、代垫公司注册资金、承兑汇票保证金等。
    (四)调剂商行超范围经营融资业务。挂物资调剂商行的牌子,暗地里行资金借贷之实。
    (五)典当商行变相办理金融业务。典当业与金融业十分相似,在资金有余时拆借给别人,在资金不足时又向别人拆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办理金融业务。
    (六)保险业无序竞争。由于保险监管机构设在杭州,而经营在台州,进入台州的保险机构较多,有的降低投保条件,有的在费率上做文章,这种无序竞争,是由于监管缺位所致。
    (七)资本市场违规操作。有的金融机构在代理发行基金时,边贷边购,在行情好时一面赚手续费,一面赚分红等等。
    二、金融无序的危害性
    (一)扰乱区域正常金融秩序。通过高额回报的诱惑以及隐瞒、欺骗等手段,非法集资者往往能攫取上百万至数亿元不等的巨额资金,分流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严重侵占了社会资本。一些非法集资者还通过制造假合同等方式骗取银行贷款,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非法集资案件的频发也扰乱了民间融资秩序。群众受此类案件影响,对于民间借贷行为会更加审慎,从而加大一些正常经营的公司、企业在民间融资的难度。
    (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公安机关所办理的几起案件看来,非法集资活动参与人大部分是缺乏经济常识和法制意识的社会弱势群体。参与者容易受利益驱使,指望将多年甚至一辈子的积蓄通过参与集资活动获取较大的利润,但案发后非但没有获利,反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如某县发生的一起集资案件,被集资人都是从亲戚、朋友处借钱参与集资,案发后被集资人无力偿还,造成亲戚、朋友之间关系紧张,矛盾激化,有的甚至要变卖家财、吵闹自杀,甚至将矛盾转向政府,使矛盾社会化。
    (三)容易引发群众上访及其他群体性事件。非法集资案发往往以犯罪嫌疑人外逃为特征,群众不到万不得已基本上不会报案,致使公安机关打击滞后。到立案侦查时,非法集资款项或因经营亏损或用于个人挥霍,追赃难度巨大。集资群众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曝光、集体上访等方式,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群体上访的处置工作中稍有不慎,极易扩大事态,造成严重影响。
    (四)毒化社会风气。一些非法集资者往往虚构经营项目,以高额利率为诱饵,骗取被集资者的信任,将非法集资的巨额资金用于挥霍和转移,甚至参与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给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危害极大,同时也毒化了社会风气。
    (五)严重影响我市的金融生态环境。非法集资、非法办理金融业务、各金融机构违规操作,不但会引起各种社会矛盾,而且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剧增,对我市的“资金洼地”形成冲击。目前台州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各省级金融机构都把台州当作资金的投放区域,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放宽,在资金上进行倾斜,如不把金融秩序整治好,这良好的金融环境遭到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引进保险、证券省级监管机构来台州设立分支机构。由于保险、证券监管机构设在省级,地市没有分支机构,天高皇帝远,对监管十分不利,我市已有保险网点230个,证券营业部网点19个,期货经纪营业部4个,急需引进监管分支机构,了解当地实情,果断采取措施,把无序竞争消除在萌芽之中。
    (二)按照“谁主管,谁整顿;谁批设,谁负责”的原则,加快进行清理。对合法规范经营的予以保留,并加强后续监管,对违规经营的坚决予以打击。
    (三)建立金融秩序沟通平台。由台州市金融稳定领导小组牵头,每季召开通报会,通报各自监管的情况,研究部署工作。如发现特急情况,也可应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
    (四)设立违规、违法经营举报电话,公告社会。市民日常经营活动中如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应及时进行举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五)加强市民金融风险教育。金融业是特殊的行业,市场准入要严,日常监管要严。对群众要加强金融风险教育,利用媒体、学校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市民投资是有风险的,不要轻信别人,更不要受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经济
 

 

张蕴华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台州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民营经济要发挥重要作用。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是民营经济最活跃发达的地区,民营经济占台州经济总量的90%以上,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营经济为台州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台州构建和谐社会创下了扎实基础。目前,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转变,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企业保障、公平国民待遇等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由于转型经济中政府对私有财产保护不足和执法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政策变化及政府部门工作的不透明性和不规范性,造成民营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是目前影响民营企业的最重要的非市场环境因素,它时时给民营企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民营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亟待改善,也就是说如何确保国家相关政策保持稳定性、一致性,高度重视排解无形障碍,给民营企业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也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营造良好环境,使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要把重点放在政府自身的改造上。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第一,全面落实平等准入政策,给民营企业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非常好,关键是落实。只有真正落实了,才能给企业经营者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现在政策梗阻现象仍然存在,尽管“非公经济36条”在国家政策层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明显的政策性屏障没有了,但在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仍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障碍。特别是市场准入政策依然不公平。在“非公经济36条”中有明确规定的,比如供电、电信、金融、公共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已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了。但是,民企要想进入那些“非禁即入”的领域仍非易事,许多盈利较高的行业仍处于国有垄断之中。非政策的无形壁垒森严,这使投资者难以掌握市场准入门槛的高低和行业政策风险的大小。政府在落实“非公经济36条”方面,不要让对民营资本的放开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消除行业的隐形准入门槛,避免贯彻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政策走样,要消除政策歧视,使民营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台州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好的做法,如积极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等。台州是否可以在其它领域再多一些尝试。由于审批权限因素,一些“玻璃门”、“橡皮墙”可能来自上面,但台州可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切实采取措施,落实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二,搭建创新平台,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转变发展思路,走创新之路,不能沿袭过去高能耗、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发展老路。台州的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用人机制不受约束、企业家有较强的创新倾向和冒险精神等优势,但先天条件的不足,资金、人力资源等重要因素的制约,以及对风险意识的估计不足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都会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因此政府要针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给予支持、疏导和保护;加大对企业的研发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分担机制;构建新型服务于创新项目的金融体系,低息向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建立针对创新风险的相关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切实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使创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传统型管理、经验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科学管理转变。
    第三,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规范的、稳定的、制度化的服务。政府服务不到位,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这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信息服务、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相当缺乏,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涉及到利益的事,有关部门有时滥用公共权力,遇到疑难问题和承担责任时则互相推诿。问题积累多了,政府有时集中数个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快刀斩乱麻,说办就办,但只能偶尔为之,而且也只局限于一些大企业,缺乏长效机制。政府管理行为不规范,任意性和随意性普遍存在,依法办事的环境远未形成。政府的服务在相当程度上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存在差别,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寻求与政府和部门(官员)建立密切关系,以期得到商业机会、优惠待遇和有效保护,这对其他企业产生不公平,也埋下了腐败的隐患。政府有时为企业出台超出常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先征后返,地皮半买半送,这都加重了政府服务的不确定性和暂时性。在为企业服务方面,政府要加快改革步伐,要加快改革审批制度,改善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注册、经营、增项、转业等各个环节的审批限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做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规范和调整,规范行政审批的程序,使之简单快捷、公开透明、科学严谨;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和完善从事宏观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的机构,撤销直接从事和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并着眼于减少行政成本、抑制腐败行为、提高行政能力,优化组织结构,撤并相同和相近的工作部门,减少办事层级,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建立健全经济法律保障体系。要依法建立严格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既约束政府的行为、也约束民营企业的行为。同时,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方面要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仇富心理,加强引导社会和民众对民营企业合法性的认同度,使民营企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关系是融洽的、协调的,而不是紧张的、冲突的,努力培养民营企业发展的健康环境。
    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各项制度,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民营经济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台州市委会主委               九三学社

 


阮小明委员的发言
——关于各级政府如何加强对协会管理的建议

    近几年来,以各种名目相继成立了种类繁多的协会。办协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组织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指导企业更好地汲取经验,实现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无疑是个好事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协会由于没有有效地进行管理,出现了乱而杂的现象,有的企业加入的协会达100多家,费用大,但作用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令企业苦不堪言。据了解,有些协会是由政府专职人员兼职主持这项工作,但经费一般都是由企业会员单位出资,或者由企业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单位并赞助出资。这些协会的性质是民间的组织,但由政府部门操作,很难发挥其协会的作用。这样有名无实的协会,有违办协会的初衷,只能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协会管理上出现上述一些不正常的状况,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于在审批中没有很好地把关,致使一些部门将办协会当成了一件非常随意的事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缺乏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重名而不重实,使成立的协会成为一副空架子,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2、没有加强有效的引导。协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和组织,有其章程,当然也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协会负责人大多是兼职做事,很多协会存在着兼而不管的状态。上级部门对这块工作更是无从过问。由于疏于管理,滋生出不该有的惰性:一是缺少调查研究的作风。许多协会的存在,为啥流于形式?其原因就是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很难对企业的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没有实践,哪来的认识?没有认识,又何谈指导?长此以往,协会工作只能浮于表面。二是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综观门类繁多的协会,大都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协会模式固定、墨守成规,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为此,我有如下三点建议:
    1、严格控制协会的审批,坚决取缔重复或相类似的协会,精简协会。协会繁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这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企业的宗旨是生产经营,服务客户,赚取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太多的协会,特别是那些与生产经营、科技研发等毫不相干的协会只能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各种名目的会议、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还有数额不等的会费,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麻烦。为此,政府应当下决心进行整顿。对那些重复的协会,要毫不手软,该取缔就取缔,而对那些职务繁多,层次重迭、机构臃肿的,也要精简机构,轻装上阵,从而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加强管理,严格监督经费开支。管理对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协会就更为重要。因为很多协会实行的是兼管,这样就会有可能步入一个兼而不管的局面。为此,建议上级部门对协会应加大管理的力度,特别是要严格监督经费的开支。要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刀刃上,从而避免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建议上级部门应建立监督机制,不能将协会置于一个无人过问或四不管的境地。不断加强管理,使协会真正做到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3、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办实事。协会是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顾名思义,协,就是要协助、共同、和谐。这样一个群众团体组织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是崇高的,也是光荣的。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建议协会必须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弘扬一种团队精神,真正为促进企业和共同事业的健康发展献策献力。多为企业排忧解难,先企业之忧而忧,后企业之乐而乐。为企业办实事,成为企业的娘家人。这样的团体才是企业欢迎的,一个拥有较强服务意识的协会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总之,我们认为:为了共同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议要治理整顿一下过滥的协会组织,将那些鱼目混珠或滥竽充数的所谓协会取缔,还那些真正为企业和共同事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协会以本来面目,让受企业欢迎的协会茁壮成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