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报道>政协全会>三届三次全会>会议资料

三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二)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2日 来源: 字体:【】【】【

张正煜委员代表民盟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的建议

    中共中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明确要求。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劳动关系基本是和谐的,但由于我市民营企业多,民工多,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用工体制和机制尚不规范,劳动关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近年来,全市劳动争议发案率处于上升态势,从2002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私营企业中的劳动争议案件占80%以上。
    一、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一)劳动报酬不合理。一是民工工资偏低,增长缓慢。我市近70%以上的民工月收入在800—1000元之间,为全市平均工资的50%左右,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已多年没有增加工资,员工工资由老板说了算;二是最低工资没有保障。有的企业达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别是建筑、装饰等行业把平时只发生活费,年终结算工资作为惯例;三是拖欠工资的现象仍有发生,许多私营企业以欠薪为手段,迫使外来务工人员继续为其干活。
    (二)劳动用工不规范。一是以民工为主的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据调查,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大约在15%—30%左右;二是劳动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自拟的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或缺少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甚至签订只对业主有利的“霸王合同”、“生死合同”;三是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明显,国有企业改制后,多数企业一年一签,影响了劳动用工关系的稳定。
    (三)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目前,我市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足20%,参加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只10%左右。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只对少数管理层投保,有的还故意压低缴费基数。不少民工由于收入低,只能顾眼前生活,加上保险费异地接转困难等原因,拿到现金落袋为安,不愿参保。近年,还出现大量“退保”现象。
    (四)劳动保护不到位。由于企业责任主体不到位,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职工劳动保护差,导致重大事故多发,事故总量偏高。不少私营小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条件简陋,无安全装备,意外伤害事故频发,职业病发病率高。执行高温补贴制度的中小企业不到10%。大部分女职工不知道、未享受过“四期”保护。
    (五)社会公共服务不足。教育资源不足,文化设施匮乏,安全缺乏保障,看病贵、住房难等仍是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企业负担不公平。一是各种明的暗的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职工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二是对违反劳动法律事件的处理,有关部门执法不严,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违法企业触动不大,导致守法企业成本高,违法违规企业却得益的现象。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构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一)提高认识,齐抓共管,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合力
    要充分认识政府、企业、员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三位一体的作用。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条件的提供者、矛盾的协调者,要公正、公平地兼顾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落脚点必须放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上。二是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责任主体,要以员工为本,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符合国家劳动标准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劳动保护、工资福利等,以人文关怀来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三是劳动者的基础作用。劳动者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群体,在为企业提供劳动、技术、服务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有获得劳动报酬、享有社会福利、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
    (二)加强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环境
    1、应尽早出台,明确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支附信用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提高按劳分配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
    2、规范劳动合同文本,杜绝合同中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会同行业协会,设计制定不同行业的劳动合同范本,杜绝不规范做法。大力推进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实施,规范劳动用工备案的内容和要求。建立劳动用工信息基础数据库。加强劳动执法,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保证执法所需的物力和资金。充分发挥公安、法院的强制功能,营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治环境和守法光荣、守法得益、违法可耻、违法必究的社会氛围。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工作。
    (三)加大投入,增强和谐劳动关系的物质基础
    1、做实个人帐户,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要认真贯彻省政府[2006]48号文件精神,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2、提高劳动力培训层次,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要提高培训质量,使民工真正获得一种求职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自己办班,或者联合办班,进行定向招工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没有条件办班的中小企业,则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培训,定期定单培训,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
    3、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已明确用工单位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可以在自有土地上建设民工宿舍,出租给民工居住,这是一个重大突破。除企业建房外,建议在全市范围推广集中建设民工廉租房的做法,以解决企业建房不足的问题。要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文化娱乐设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四)全面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树立典型,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提高全社会对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认同,使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富有成就。
    2、健全工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扩大工会的覆盖面、联系面,尚未建立工会的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也要建立工会,并成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一些规模小、人员少、流动性大的个私企业,可以建立行业工会、联合工会。要积极探索企业工会领导的产生从形式民主转变为实质民主,使其能真正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在劳资关系协调中的作用。
    3、制定标准严格评选。企业是创建活动的主体,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强弱是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的关键。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评选标准并通过严格评选,并向全社会公示,切实提高企业主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人本意识、共赢意识、奉献意识、和谐意识。同时,贯彻企业自愿参评原则。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台州市委会主委                     民盟
 

 

何富镯委员代表民进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整合文化资源  推进台州一体化

    台州市第三次党代会作出推进台州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等层面落实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实施台州一体化战略,必须以文化为灵魂,弘扬台州人文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台州人”意识,形成“大台州”理念。因为思想决定行动,思维决定出路。然而目前台州文化中存在讲各自话、树各自名、打各自牌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台州一体化的形成,需要花大力气加以整合。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整合传统历史文化,促进台州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台州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有不少是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如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化佛教宗派,海内外影响深远,是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是佛教气功的代表作之一;张伯端的《悟真篇》为中国道教四大经典之一;紫凝道人所著《易筋经》成为中华武功的第一部专著。陈仁玉的《菌谱》是世界第一部食用菌专著;陈咏的《全芳备祖》是世界上第一部植物学词典;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为中国文学史料名著;郑虔开台州文教之先河;项斯、罗虬、戴复古、谢铎的诗歌,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被称为“蛤蟆博士”的朱洗在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等等。另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济公,也是土生土长的台州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台州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但是目前在对外宣传中存在分散现象,有的甚至为一个名人是哪个县的争个不休,这不利于树立整个大台州的形象。建议市政府在整合台州各地文化资源基础上,组织编写台州哲学(重点是台州儒学、台州佛教、台州道教)、台州文学、台州史学、台州科技、台州教育、台州民俗等台州文化丛书,对台州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收集整理。丛书可以作为对外交往的文化礼品,这对宣传台州大有好处。同时,应将筹建台州博物馆列入议事日程。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树立台州形象。如集中统一几项能代表台州的宣传口号,如济公的故乡——台州、中国佛教灵山——天台山、中国桔乡——台州等既叫得响,又能充分展示台州历史文化的口号,作为台州外宣的主打口号。以此提升台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化大台州的形成。
    二、整合传统饮食文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台州的饮食文化较为发达,如食饼筒、水浸糕、姜汤面、炊圆、扁食、鱼面、蛋清羊尾、糕软等等因制作讲究,风味独特而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但同样也存在分散的现象,如天台、仙居、临海都有羊脚蹄,但在制作过程、用料、大小上三地都不一样,口味也都不同。这就难以形成统一品牌,起不到规模效应。做好、做大台州传统饮食文化,对于我市的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组织专业人士对台州各地的小吃进行搜集、整理、分类、统一规范,对各类小吃的风味特色配上文字、图像说明,或拍成照片、刻录成光盘,统一打出台州美食或台州小吃的品牌。
    (二)由市劳动保障局牵头,通过开展台州小吃制作技艺竞赛、上岗培训等形式,组织培训一批台州小吃从业人员,使他们不仅能熟练掌握台州小吃的制作技艺,还能了解台州小吃的历史文化。台州电视台也可增加台州美食制作专题节目,进行操作演示,扩大宣传效果。
    (三)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借鉴福建沙县等地推广本地小吃的成功经验,以连锁经营的方式,统一店名为台州风味美食店,对从事台州美食的经营者,制定统一的经营、制作技艺、卫生等标准,对业绩优良者,政府实行奖励,打响台州美食品牌,并使台州美食走出台州,走向全国。
    三、整合台州旅游文化,促进台州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文化和旅游是共存共荣的,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文化是旅游的引力来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既能加强对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培训的交流,又能推动交通、通讯、工业、商业、城建等许多行业的发展。在这个方面,可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努力提高景点文化品位。文化本身虽然不是商品,但它是制造商品的素材和原料。要根据市场需求,将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提炼、加工、组合,设计成可供观赏与参与的旅游产品。如天台近几年开发的琼台、龙穿峡、天湖等景区,融合了大量的人文元素。象温岭长屿洞天,由于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现成为4A级景区。
    (二)整合优化,连点成线。我市各县(市、区)旅游资源各有千秋,要以整体的思路进行全面整合,将分散的景点串起来,形成旅游项目群,丰富旅游线路的可观赏性。在这一方面,前几年台州市旅游局开发的新天仙配——长城作证旅游线路,就用传说中的天仙配将天台、仙居、临海的景点巧妙地整合了起来,效果较好。还可开辟山区线和沿海线,沿线每个景点的安排,应有所侧重地突出台州文化的某一特色。山区线突出山文化和水文化的相互交融,沿海线则着重突出海洋文化品位。山区线在以观赏山光水色、领略花果、田园自然生态为主基调的前提下,还可把欣赏民俗文化同品茶玩石及运动休闲结合起来。沿海线在沿海大通道建成以后可将台州“几大门”连接起来,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线路,着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三)综合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旅游业的生命力。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两个要素。对现代旅游者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异国他乡的灿烂文化和民俗风情。民俗是最有特色的文化,而特色是旅游之魂。丰富多采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我们开发旅游业中注定要打的一张牌。台州乱弹、莲子行、道情,是很具台州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可以通过表演,形成吸引游客参与的旅游产品。书画、木雕、古玩、花弄、石(根、贝)雕、玻璃雕等艺术品,以及各种系列的旅游纪念品,几乎与旅游相伴而行,是景点之需,也是游客之需。应以精品意识、整体意识开发和包装上述各种民俗文化,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现代科技,促使特色民俗文化与旅游业加快形成产业链,并使之成为台州旅游业魅力不减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整合台州现代文化,促进城市魅力的提升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灵魂。台州应该把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摆上重要位置,努力达到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使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握台州特色文化与现代化的契合点,并由此升华为新世纪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一批富有鲜明台州文化特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形象工程、标志性工程、精品工程。当前建议组织实施四个项目。
    (一)把绿心公园作为市区一体化的连接点。台州市绿心公园位于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区中间,总面积62平方公里。该区块接近中心城区,距市政府3.5公里,可与附近高教园区、大学园区、市体育中心、全国网球训练基地、吕林乒乓球培训中心产生互动效应。建成后使之成为整个城市中最富有文化品位,融旅游、购物、运动、休闲、娱乐等于一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古典精华与时代气息兼有的亮丽风景;成为台州市区的中心公园和市区一体化的一个连接点。
    (二)建造台州历史名人塑像。在市区和各县市城区主要的路口街道或广场,统筹规划兴建一批台州历代名人塑像(如院士像,历代宰相、状元像等)。台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互相呼应的整体,城市雕塑离不开人文思想意识,它包含鲜明的政治内涵,能体现历史感,又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观。利用台州独特鲜明的人文资源,是塑造台州城市文化形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兴建名人塑像,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爱乡热情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旅游文化生活,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整合市区街道商业文化功能。城市商业文化,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在整个城市文化形象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市区及一些县市的城区,往往存在“只要是路面,无处不是店”的现象,经营品类布局上也存在着无序、分散的状况,大部分街道的商业文化品位较低。建议对全市街道商业文化功能进行必要的规划和整合。
    (四)整体策划台州城市形象。以导入“城市形象策划”为手段,设计台州市徽、市标,征集市歌、吉祥物,形成统一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对外宣传形象。规范企业、院校、街路、场站的命名。同打台州牌,同铸台州魂。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天台中学教育处副主任                                     教育
 

 

李秋根委员的发言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深刻地阐述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改革的目标偏移,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体制改革滞后,医药服务经营机制不健全以及过度的市场化、商业化,加上国有医院长期按计划模式发展,积累的问题很多。医疗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突出。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普遍遇到挫折,处于痛苦、彷徨的缓慢发展期。许多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负债率高,经营亏损,发展举步维艰。从而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全民健康,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象。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基础设施差,农村缺少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民族中医药普遍陷入困境;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的待遇没有落实和保障等等。因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三不满意:政府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医疗单位自身也不满意。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指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政府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占5%,市县级一般占1%,而实际上大部分县市级得到的政府投入占支出的比例不到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对卫生投入的资金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政府预算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已从1978的33%下降到2003年的17%。由于政府投入水平过低,医院只能自己维持生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医院不得不自己筹资建房,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以至于负债累累,这实际上是医院为政府在负债。同时,资金的困难也对医院的一些改革举措,如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形象宣传等造成了制约,医生的待遇得不到保障。纵然有50年办院历史的市中医院因此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难。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光靠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无法补偿医院生存的根本。
    二是政策不能到位。《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已颁布10周年,《国家中医发展条例》颁布了3周年,其实质性内容难以落实。中医事业发展费要高于卫生事业发展费的50%,财政专项经费没有,全省54%多的中医院亏损,县级中医院75%左右亏损,这样还怎么去抓“中医药攀登工程”?
    三是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恶劣。年前,深圳的一家医院医务人员甚至戴着头盔上班,引起公众的关注。医院这样做,绝对不是故弄玄虚。只要稍作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医务人员需要做些防护的理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期望不断提高,作为健康守护神的医生,其肩负的责任自然也就越来越重了。在医患矛盾之间,公众往往只关注病人的心理感受,过于强调医生应理解病人,关心病人,而忽视了医生自身的心理感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据报道,在沈阳城区,2005年8月-2006年9月一年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殴打的恶性事件就有60多起。2006年,我市各医疗单位的各种医疗纠纷也是层出不穷,仅台州市立医院这一年涉及医疗纠纷赔偿的金额就达近160万元。如今,在医疗系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医生、护士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甚至“医闹”,使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侵犯,使得医院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来应付医疗纠纷、诉讼的处理。种种医患不良关系对构建和谐就医环境,对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十分不利。
    以上所有这些现象长此下去,将明显地影响医疗事业的和谐发展,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卫生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发展离不开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在探索战胜疾病的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要给医生创造宽松的执业环境,鼓励他们去探索,那种认为凡是治疗失败都属医疗事故的看法是不对的。医患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医生才敢于冒险去抢救病人,医学才能进步,人民健康才能保障。如果执业环境不好,医生怕担风险,不敢探索创新,最终受影响的还是群众健康。
    所以,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花大力气,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思路改善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各种深层次问题,解决不利于和谐发展的现象。建议:
    一、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职责。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程,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 一是要确保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要加大力度,确保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大力扶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人、财、物及政策上予以倾斜,夯实祖国传统医学医疗体系的根基;三是要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的投入,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民且付费分担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建立有效的医疗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减少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医疗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使医务工作者专注于救死扶伤,而不是考虑患者有没有钱,好不好惹,值不值得冒风险,出现纠纷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能否有保障,经济赔偿能否支付得起等问题,消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低下、缺乏理解和信任,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不损害医患关系的前提下,社会各种宣传媒体要从大局出发,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促进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了解,为改善医患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不要片面过度宣传报道个别医生的不良行为,而影响了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要多给医务人员一些理解和关怀,让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中医院院长、农工民主党台州市委会副主委        农工民主党
 

 

汪觉新委员的发言
——加大政府投入  强化政策扶持  进一步推动台州市区公交事业优先发展

    城市公交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性行业,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城市公交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方便人民生活、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市市区的公交事业在市政府的重视下有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环线公交2006年完成第二轮改造,新投入72辆高档公交车辆运营,方便了三区市民出行,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但台州市区公交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公交便捷程度不高,公共交通在市民出行中所占的比重较低。据调查,我市市区公交占市民出行的比率只有10%左右,距离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20-30%的目标相差甚远,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与台州城市建设相比,明显地感到落后与滞后。当前我市市区公交存在着以下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2003年,市政府将原属建设规划部门的市区公交管理职能成建制地划归交通部门管理,从而解决了市区公交多头管理、部门间互相扯皮不协调的状况。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公交的管理体制问题,因为市区公交管理体制是以块为主,管理事权都在椒、黄、路三区,市里不能实施统一有效的行业管理。人为的区域割据,造成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市区分割,城乡分割,三区分割,给群众出行和换乘带来不便,直接影响了市区公交的健康发展。
    2、政府投入不够。城市公交属于社会公共福利性行业,其具有的社会公益性,决定公交企业不能通过随意调整票价弥补成本上涨,同时公交企业还要为老年人、伤残军人、学生等提供减免费等优待服务,这些政策性亏损需要政府进行补贴,而我市在这些方面的政府补贴投入较少。
    3、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建设资金的不足以及规划、土地等方面原因,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站场建设滞后,站、路发展不配套,市区公交除个别地方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停车场、修理场和公交首末站,严重制约了市区公交的发展空间。
    4、扶持政策缺乏。城市公交是城市基础性行业,承担着城市公用事业的职能,因此,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但我市公交在税费、土地、信贷和道路通行等方面都不能得到政策优惠,“公交优先”得不到具体体现,公交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5、法规规章滞后。目前国家和我省都没有关于公交管理统一的行政法规,我市于1998年1月出台的市政府42号令《台州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规定》由于执法主体变更和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适用,交通部门报送的《台州市城乡公共客运管理办法》却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出台,造成法规规章的空白,行业管理缺乏手段。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台州实际,为进一步推动“公交优先”,提出如下建议:
    公交优先的实质是百姓优先、大众优先,是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践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城市拥堵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关键是政府领导要真正确立公交优先的理念,将公交优先作为公共政策和政府导向,在体制、规划、用地、财政、税费、价格、道路使用等方面给予公交良性的发展环境,协调公交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提高我市公共交通水平。
    1、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公交管理体制。打破三区分割经营与管理的局面,公交管理权上收,由市运管处对市区公交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市场监督、统一服务标准,实施市区大公交运行。在公交管理体制能够理顺的前提下,尝试“站运分离,资源共享,有偿使用,以站养站”的模式,成立独立的政府为主投资的国有公交站场建设管理公司。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补贴补偿机制。将公交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对政策性亏损及扩大再生产投资进行补贴。为维持较低票价,保障广大群众利益,建议政府对公交企业因刚性成本上升引起的亏损,按照载客量或油价进行补贴;对公交企业新增或更新车辆进行资金补助,提高公交车保有量;对目前实行的各种优惠和免费服务,以及其他各类政策性支出,应由财政给予补偿。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制度,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让乘车者得到实惠,特别是对老年人优惠乘车财政补贴发放,建议利用我市已经建立的公交IC卡系统,尽快实施老年人凭IC卡乘车制度,保证补贴具有准确的数据依据,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使老年人乘车优待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3、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改建公交发展所必需的公交停车场、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以及修理场,调度中心等配套设施,解决硬件瓶颈制约。同时做好现有公交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建议设立专项维护基金,并将城市建设维护费中的1%公交设施维护费真正用于公交基础设施维护。
    4、强化政策扶持、促进公交发展。制定政府对公交企业相关税费、规费的减免政策;对公交企业信贷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和支持公交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城市规划用地安排上,要优先考虑满足发展公交事业的需要,确保公交站场用地,并保证其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5、加快公交配套法规的出台。建议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和县、市政府,尽快出台《台州市城乡公共客运管理办法》,为规范我市公交事业提供管理依据。
    6、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秩序。建议市政府牵头,公安、工商、城管、交通等部门参加,对小货车非法载客营运、残疾人车非法载客营运、三轮车、摩托车、出租车非法占道公交站点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公交营运市场的健康稳定。
    7、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努力实现公交“优秀”。提高公交车辆的档次和舒适度,增加公交线网的广度和深度;注重人性化措施使用,让乘客了解更多的乘车信息,缩短候车时间,并不断提高班次准点率;规范服务行为和行车秩序,着力解决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维护乘客的利益;深入开展多种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文明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最终以“公交优秀”推进“公交优先”。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政协专职常委                                       特邀
 

 

民建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关于加强犬类有序管理  遏制狂犬病致人死亡事件的建议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该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带的唾液中的狂犬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被犬、猫等可疑传染源抓伤,也可致病。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为100%。
    我市是狂犬病的老疫区,解放初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过疫情,1984~2000年无本地疫情报告,2001年以来,由于城乡养犬数量大幅增加,犬类管理、免疫不到位等原因,狂犬病发病逐年上升,2004年发生26例,2005年发生23例,2006年发生13例,一直高居全省首位,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2004年下发了《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告》,2006年专门召开全市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并成立市狂犬病预防控制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日常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狂犬病发生例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我市目前狂犬病致人死亡事件仍然时有发生,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切实加强犬类有序管理,坚决遏制狂犬病致人死亡事件发生,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狂犬病预防安全意识十分重要。要将狂犬病预防宣传列入媒体公益宣传,明确宣传频率与比例,进一步落实市健康教育所的专职宣传人员和经费,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及其他有效途径,广泛深入开展狂犬病危害、犬只管理、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等防治知识宣传。特别要搞好犬类免疫和犬伤后处理有关知识的宣传,讲深讲透犬类免疫工作和被犬伤后进行规范处理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狂犬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被犬伤后实行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群众主动接受对犬类免疫甚至积极抵制养犬的自觉性,形成一个人人参与预防控制狂犬病的良好氛围。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狂犬病预防控制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工作。按照分工,人群的疫苗接种属于卫生部门管理,动物的免疫接种由农业部门负责,动物的登记注册及日常管理归城管或公安部门负责,狂犬疫苗的生产经营则归药品监督部门管理,工商部门则负责管理宠物销售、规范市场等环节。因此各有关成员单位分工是否科学合理,任务和职责是否明确,至关重要。因此,建议设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专门犬类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公安、城管、农业、卫生、药监和工商等部门职责,切实改变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和“大家都在管、大家都管不好”的现状,形成解决“犬患”问题的合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要尽快制订出台《台州市养犬管理办法》,建立犬类有序管理保证体系,为加强犬类管理,切实遏制狂犬病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管理办法》要明确监管部门及职责、禁止养犬区域、强制免疫、疫区犬只扑杀、养犬单位(人)的义务和责任及相应的处罚办法等。全面实施犬类准养制度,设立疫点、疫区、防护带、禁养区、重点限养区和一般限养区,实行分类管理;严格市区建成区内养犬的审批、登记制度和养犬许可证制度,实行一犬一证;对疫区犬类,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灭杀;加强涉犬和犬类交易市场、养犬场、宠物商店等犬类经营单位的审批和监管。此外,对狂犬病预防控制管理的费用应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4、强化免疫,构筑防线。全面实施犬类免疫制度和被犬伤后及时做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加强狂犬病疫情源头管理和事后补救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据调查,目前全市犬只存栏191947只,免疫70220只,免疫率只有36.6%(全市准养犬数15214只,准养犬免疫率超过100%)。特别是农村地区免疫率更低,且近年来,我市狂犬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对此,市政府要把犬类狂犬病的免疫列入强制免疫病种,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准养犬100%免疫的基础上,加大对其它犬只,特别是农村犬只的免疫工作力度,对全市广大农民饲养的犬只应由市、县二级财政贴补实行免费防疫,提高免疫密度,规范免疫行为,对免疫犬只实施戴牌制度,做到一犬一证,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狂犬病的传播源。被犬咬伤后,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实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发生狂犬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被狂犬咬伤未做预防接种者发病率为10-71%,及时做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发病率可降低到1%以下。由于对狂犬病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上被犬伤后做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费用需1000多元,且又不在医保和农医保范围。因此,犬伤者大多心存侥幸心理,注射狂犬病疫苗比例低。据了解,我市1981-2004年报告发病的68例中,32例(47.1%)咬伤后未作任何处理,36例进行过伤口处理,但不规范、处理不及时、冲洗不到位,仅1例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疫苗,11例伤后仅注射过狂犬疫苗,且均未完成全程。为此,有关部门要将人用狂犬病疫苗列入医保和农医保范围,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管理和疫情监测,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被犬伤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和犬伤病人的诊治工作,切实降低我市狂犬病发生例。
    5、严肃处罚,加大违法养犬成本。近年来,犬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此类案件大部分责任都在养犬者一方;被犬伤者赔偿数额相对较大,调解难度大;伤人案件多源自违规养犬,同时审判的事后性和损害补偿机制难以有效抑制犬患蔓延。因此,除了不断提高养犬者的素质和切实加强犬类有序管理外,要对违规养犬者实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加大对违规养犬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发生犬伤人事件后,对民事赔偿达不成调解协议的,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要适当考虑被犬伤者主张的精神抚恤金,以加大违法养犬成本。


 

包育彬委员的发言
——构建“新农村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的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构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的“新农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教育”。农村的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保障。
    一、农村学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劣势
    农村学校,特别是片小、完小和片中,通常位于经济不发达的乡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发展迅速,硬件软件改善明显,但是与城市学校相比,劣势显而易见。
    1、农村学校“城市化”,缺乏竞争力。目前的课程改革,就某种意义而言,是忽略了广大农村的,如教育内容多为城市学生所熟悉,教育教学业务指导绝对性地以城市学校为蓝本,课堂教学评价与教育质量评估以城市学校的标准为价值取向,办学理念、校园布局和学校文化建设以城市学校为模仿参照物。农村学校的优势消逝了,农村能为孩子提供的蓝天、白云、青山、碧草和广阔的田野以及农村独有的民俗民风、手工艺术等课程资源,都在“城市化”中无影无踪了。在一个仅凭几个学生考入重点学校来评价学校的“质量评价文化”下,农村学校吸纳和创造的学术力是永远也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的。
    2、农村学校“边缘化”,缺乏凝聚力。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享受”着诸多精神和物质的不平等,政策性激励的、培训进修的、福利待遇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的,这些不平等,使得农村学校失去了关怀,失去了引领。只出不进的单向人才流动机制,所谓的进城考试,无疑让原本人才已极度短缺的农村学校雪上加霜。更又甚者,农村学校中存在的“移民文化”,更是对农村教育的致命一击,青年教师为了进城,会毫不含糊地放弃晋级评优的机遇,因为一旦利用了这些机会,就意味着再得在农村干几年。
    对自家门前的学校信心不足,无疑又让家境殷实的家庭忍痛舍近就远,攀比之风又助长了“择校文化”的蔓延,农村的孩子被好意地送往城区学校或临近的优势学校就读。学生少了,教师多了,农村学校想吸纳新鲜血液也就没有了编制。
    3、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农村学校缺乏创造力。农村孩子的父母辈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然而,受传统“跳农门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却特别的高也特别的近视,要么成“龙”成“凤”,跳出“农门”,要么识点字,早点拜师学艺,经商挣钱。他们身边文凭不高却成“人物”的同辈多得很。这些范例有意无意地促使许许多多成不了“龙”“凤”的农村学生,构建起自己的“求知文化”和品德标准,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导向和家庭教育中,或读书无用,或严厉有余,或娇宠过度,或放任自流。这些既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设置了种种陷阱,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层层障碍。
    二、农村学校回归农村走农村特色的发展之路的优势
    1、农村学校拥有一批具有较强人脉和农村经验的本土教师。经历了人才流失,农村学校里沉淀下来的往往是本土教师。他们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农村劳作的经历,能很容易地与学校周围的群众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是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与农村沟通的桥梁,是推动农村学校植根于农村跨越区域文化对孩子影响的榜样。
    2、农村学校拥有特定的人文沉淀。孩子们诚实守信,表现如一;教师们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河川田野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学校拥有广阔的综合实践场所和浓郁的农村文化。
    3、农村学校拥有相对较轻的社会压力。农村学校受关注度较低,社会压力对学校决策的影响力较弱,这将为学校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也为学校寻找发展着力点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三、建立适应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教育的几点建议
    1、树立基于农村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承与创造。今天的学校教育又必须为学生超越区域文化对人的束缚而奠定基础。某个区域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被人一眼识破就是某个区域的农村孩子,那是教育的悲哀!然而,做农村孩子还是做城市孩子,这不是孩子的意志可以选择的,因此,农村孩子必然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挣扎,通过教育超越自我,通过教育改变人生。克服“士轻贱民”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不意味着轻视农村,轻视农民。但是农村学校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不可能具有城市学校同等的资源优势。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农”味,充分利用诸如“石塘文化”、“生物基地”、“石桥风云”、“云雾剑毫”、“水稻素描”等“农域”的教育资源,努力实施“一校一景一品”工程,促进农村学校“校容校貌新、管理体制新、教育质量新”,成为“师生家园、乡村花园、百姓公园”。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农村为本的办学理念。
    2、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发展有着三个阶段:从办成学校到办好学校,再到办出特色的学校。特色办学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特质,或锦上添花,找准学校已有的强项或若干教师或若干学科团队,重点培育建设,形成区域内的品牌,创造“鲶鱼效应”;或雪中送炭,找准办学中的劣势,垂直攻击,探索改进的偏方良药。充分发挥与调动已有的进步因素,恰当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以特色带动全面,以特色维系持续发展力。农村学校必须仔细分析区域的特点,科学地挖掘特色创建的要素,找准自身发展的方法路径,实现“有为”与“无为”的汇融。“乡村花园”是强调物理环境的发展,是政府的事业,而“师生家园”,则倾向于教育内涵的求索,最后达到“百姓公园”的境界,农村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城市岸泊”。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怜”味。要切实关心“两个百分之二十”,继续实施好省政府的“四项民心工程”,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安排中必须确保所需资金,保障十类特殊家庭子女的基本教育权利,又要热情关注“精英学生群体”的超常教育,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的“英才”。这就是“新农村教育”素描的农村学校的发展之路。
    3、实践适应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农村大教育。农村学校要拆除隔开与农村的围墙,尤其要拆除心理的高墙,把学校的工作延伸到农村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农村教育完全脱离农民的需要,农业的需要,背离了农村的实际……他让农村的子弟变成书呆子”。陶行知先生半个世纪前就批判过了这种脱离农村的旧中国的教育陋习。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融”味,融汇社区教育资源,既承担培育人格、解惑授业的责任,又要参与到农村的各种事务中去,通过家长学校、访谈、家校合作论坛等形式,通过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合作,向农村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的“教育文化”重塑,有利于师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只有当农村教育成了“适应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教育”的时候,教育才会被人民所满意。
    4、建立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人”味。学生学业评价要改变以往评价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弱点,以“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的评价。试行省等级重点高中和示范性初中入学推荐制度。
    5、保证农村教师与城镇同类教师的待遇基本相同。“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动”味。充分利用市人民教育基金全面统筹的能力,确保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基本福利基数。建立城乡教师全员流动机制。仅仅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把到农村学校教学的经历作为晋升高级教师的必需条件是不够的;建立农村教师流失补偿规则,保障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培养。
    6、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办学共同体。“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享”味。分享从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的喜悦。“团队学校”建设要最终实现一个“共同体”,一个法人,一个财政帐户,一套领导班子,一支可统一使用的教师队伍,统一管理和评估,以带动“新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建立中心城区教育培训项目城乡教师共同参与制度。城区教师“名师工作坊”领衔教师均可吸收农村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建立“新农村教育联盟”,整合培训资源。让农村有着共同特质、共同需求的学校“走到一起”,聚焦学科专业培训,构建“共同体”,以课程资源建设和学习指导服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人网”、“天网”、“地网”的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培训手段和质量管理系统。
    7、构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是推进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规范教育行为、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是国民获得优质教育和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障。因此,“新农村教育”要有一点“威”味。定期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展开监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长效机制,还要根据监测情况编撰“农村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各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予以奖罚。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之路,“新农村教育”事业才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温岭市教育局教科规划办副主任                             教育
 

 

农工党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对加强我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目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一类严重影响群众身心健康的疾病。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精神疾病患者大幅增加,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全国十二地区与国际接轨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重性精神病时点发病率11.18 ‰,终生发病率13.47 ‰,轻性精神病15.11 ‰,较之往年都有明显上升。按此推测,我市共有560多万人口,重性精神病约有6万,轻性精神病约有8万;到市心理咨询中心就诊的病人,2000到2006年每年以大于15 ‰的速度增长,2006年超过了7500人次。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我市是一个市场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劳动方式及就业模式的变化 , 精神卫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尤为突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治系统不健全。据了解,目前我市精神病防治专门机构市级1家(天台),县级3家(黄岩、温岭、仙居),其它综合性医院很少有精神科医生,有的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科,但一般只有1名或数名专兼职心理医生;同时全市社区康复服务处于落后状态。
    (二)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精神病院与其他综合医院一样走向市场后,由于精神病院先天基础差,后天补偿机制缺乏,自身发展的能力非常有限。如财政对台州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院)补贴每年仅占全院职工工资性支出的10%。有的县级精神病防治机构床位少,接收能力差,设备简陋,病床残旧,布局不合理,其发展水平甚至滞后于乡镇中心卫生院 。  
    (三)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根据市级精神病院调查,全市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不到30%。群众对精神疾病缺乏科学认识和正确态度,对精神病患者缺乏理解、关怀、爱护。
    (四)患者的就医率低,人身权利难以保护。根据黄岩、路桥等地的局部调查,精神病患者每年就诊率不足15%。相当一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终身残疾。许多患者因经济负担过重不能坚持治疗,陷入“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圈。精神病患者被关锁囚禁,限制人身自由,受到非人待遇者不在少数,成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救助还不到位,一些精神病患者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和监护人,自杀率和意外死亡率高。
    (五)医院管理模式落后。由于资金不足,设施更新困难,致使目前精神病院的管理仍以封闭式的管理为主,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精神卫生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为此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对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9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责任,对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浙江省政府也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对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为此,我们要提高对精神病防治是公共卫生事业组成部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要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各级各部门的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由卫生、民政、公安、司法、教育、劳动保障、财政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团体组成的精神卫生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待遇等问题。各部门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落实防治经费和措施,保证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服务网络。应按照“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资”的原则,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的投入,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财政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落实对精神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参照富阳、义乌等地对精神病院的扶持政策,逐年增加对精神病院事业费的拨款,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应由财政全额拨付。要增加对精神病院的硬件建设专项投入,加强市区内的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切实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社区康复为基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依托,非专业性精神疾病防治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体系和网络。重点加强社区和农村精神卫生工作,努力延伸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患者档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     
    (三)明确工作定位,加强队伍建设。要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本地区现有各精神卫生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资源整合。改革精神病院管理,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积极为缓解期、康复期及轻性精神障碍患者设立半开放或开放式病房。调整服务策略,做到防治结合。大力开展全市精神卫生的培训、指导工作。有计划地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的精神病识别率,保证精神病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 有计划地采用多种途径培养专业人才,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合理地解决职称评定和报酬等实际问题,以稳定队伍。
    (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在市区人员流动大的广场、公园、车站等地方开设精神卫生宣传栏,在电视、电台、报纸上开设精神卫生专栏讲座。围绕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精神卫生工作,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和承诺,减少精神病产生的社会、家庭和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康复,走向社会。
    (五)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卫生因素与精神病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关联。通过加强心理卫生工作,可有效地提高市民素质,缓解现代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减少心身疾病。有条件的综合医院都要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咨询电话。教育部门应将心理卫生内容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宣传,组织专家学者编发心理卫生科普书刊和宣传材料,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深入人心。加强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群、受灾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工作,针对不同人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加大对重性精神病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力度,保障我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六) 加强救助和监管,保护患者人身权利。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部分患者,政府应提供救济和医疗费用,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康复治疗。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针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医疗和救助专项经费。可参照上海、南京等地的做法,建立“市精神疾病防治基金”,以全市总人口为基数,按照每人年均0.3元的标准从财政中安排预算。完善社保政策,使精神病人享有与其特殊性相对应的待遇。对一些精神病人家庭无法承受患者长期治疗费用的情况,建议实行政府补贴和家属合理分担的原则,制订统一的收费标准进行收治。对精神疾病患者被关锁(以无理的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情况进行普查摸底,从治疗、看护、资助等方面制订可行的解锁方案,使其回归社会。
    总之,精神卫生工作是构建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社会和谐安定少不了精神卫生事业,社会协调发展更少不了精神卫生事业。 在建设和谐台州的今天,搞好精神卫生工作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全面提高我市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水平,促进我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奋斗。

 


台州市工商联的发言
——进一步规范各类收费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此举得到了企业界特别是中小非公企业的坚决拥护,也体现了我市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发展的坚强决心。但是,在“三乱”现象明显好转的同时,而涉企的各类收费还是不少,企业普遍反映负担很重。由于收费涉及到有关部门的切身利益,规范收费、制止“三乱”行为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必须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目前,涉及企业收费,反映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收费名目繁多,企业负担较重。目前,有很多的政府部门对企业都还有这样那样的收费项目,什么评估费、检测费、鉴定费、保管费、年审费等,举不胜举。虽然这些收费都有法律法规依据,也经过物价部门的核定,不属乱收费范畴,但标准太高。有的企业反映,某些部门仅到企业丈量一下土地面积,就收费三四万元,有的部门到企业转一圈,就收检测费上万元,几份资料保管一下,也要收费八千元。对一个企业来说,单项收费数额或许不大,但几十项收费加在一起就不是小数目了,感到负担沉重,难以承受。
    二是各种培训比较频繁,收费畸高。本来,培训应当是自愿参加,但目前一些部门的培训都与企业证照的年检年审、考核升级达标评优等挂起钩来,不参加培训就不能过关,使培训成了强制行为,有的还要求必须达到多少比例的职工参加才算合格,而这些培训,大都有名无实,时间二三天,收费却要上千元,有的还要搭售一些所谓的资料,收费更是高达数千元,搞得企业左右为难,只能硬着头皮参加。
    三是乱罚款现象屡禁不绝,企业防不胜防。企业违法,依法处罚,这是必须的,但由于目前各部门的罚款中,财政都有不同比例的返还,有的高达80%,罚款与执法部门利益密切相关,导致一些执法部门对罚款情有独钟,可罚可不罚的要罚,可重罚可轻罚的重罚,更有部门下达罚款指标,甚至把罚款作为本单位供养临时人员,维持部门运转,或者作为本单位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之一,使企业承担了大大超出正常的违法成本。
    四是借审批权谋取不当利益,增加办事成本。一些部门依托审批权,成立这样那样的学会协会,没有什么活动,却要收取高额会费,实质上是变相向企业要钱。个别审批人员借助审批权,依然存在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吃拿卡要、索要廉价产品、推销价格较高的书籍资料等,否则就故意刁难,让企业有苦难言。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建议: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涉企收费工作,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各级政府要把涉企收费工作摆到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构建和谐台州、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下决心加大对收费项目的治理力度。组织专门班子,重新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逐项清理。凡部门自行设立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项目,也要按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办事质量的原则进行重新确认,确保涉企收费项目的合法、合理、适当。
    二、改革各种证照年检年审制度,进一步简化手续。严禁借年检、年审、换证之机搭车培训、搭车收费。实行书面审查、上门办证等便民制度,大力推行网上年审。各类培训机构要与行政部门脱钩,实行市场化操作,行政部门举办各种培训班、辅导班、证书班要严格控制。
    三、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须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要加快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改革步伐,依附行政部门的必须脱钩,确保社会团体的民间性,活动符合章程的规定。对审批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定期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审批办事人员的责任。要把办事公道,责任心强,服务优质的人员安排到审批工作岗位上,确保审批项目服务的规范化、优质化,预防审批人员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
    四、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要严格各类收费项目的开支范围,不得移作他用。要加强政府收费开支范围的监督检查,严禁用收费来发放本部门的奖金、福利、津贴。审计机关要重点对收费项目进行严格审计。行政罚款要全额上缴财政,不得返还执法单位,切断罚款与执法部门的利益关系,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
    五、设立涉企收费举报机构,加强对收费情况的监督。对涉及企业“三乱”行为的举报,要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处理一起。对涉及“三乱”行为的部门,要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实行一票否决。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努力营造治理涉企“三乱”的良好氛围。 
 

 

郑菊清委员代表民盟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工业旅游的建议

    目前,我市旅游面临三大瓶颈制约。一是缺乏稀缺性强的拳头型资源;二是与中西部地区同类旅游资源相比,山水旅游和景观旅游的先发优势正在弱化;三是旅游产品的单一和老化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寻找和提升我市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已迫在眉睫。
    一、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旅游。它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游客来说工业旅游是一个新看点。工业旅游以其工业生产活动的科技性、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教育性等特点构成吸引力,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旅游需求,对于大中专学生以及中小学学生更有特殊的意义。游客可参观企业的生产景观、了解相关技术知识、体会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内涵,这正是工业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一般的观光游所无法替代的。
    2、对企业来说工业旅游是一个新卖点。通过工业旅游,企业可将看点转为卖点,将游客变为顾客,增强游客对企业的认知程度,进而达到宣传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效益的效果。同时,通过工业旅游,形成与游客间的良性互动,既可了解游客需求,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信息,又可稳定和扩大企业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可观的效益。
    3、对于旅游业来说工业旅游是一个新热点。工业旅游点的旅游活动,多以“半日游”、“一日游”、“双休日休闲旅游”为主,具有规模小、启动快、经营灵活、价格较低的特点,市场受众面广,已成为当前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工业旅游的发展,能扩大旅游经济覆盖面,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4、对于城市来说工业旅游是一个新亮点。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的加速期,工业旅游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工业企业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达到以企业、产品、城市“三赢”的目的。
    二、我市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工业旅游萌芽可追溯到70年代,到90年代初步形成了以吉利汽车、路桥日用品市场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旅游项目。近年来又有“星星冷柜”、“钱江摩托”、“工业缝纫机”等入选。工业旅游在我市正逐渐升温,并初步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以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思想意识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一是目前管理者对开发工业旅游虽有一定认识,但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上力度不够大,方向不够明确。二是企业的认识尚不到位,表现在:(1)对工业旅游开发效益的增长性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认为工业旅游开发不能对产品销售产生直接效益,不如做广告;(2)只重视旅游开发的眼前利益,追求门票、服务和直销产品的收入,忽视对厂区环境、员工素质、精神风貌、企业文化等软件建设,有的甚至在旅游服务上降低档次、压缩成本,从而造成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损害,影响了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产品开发滞后于旅游市场需求
    一是“多头管理”的体制约束。工业企业门类复杂,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众多,难以实现低成本开发与综合效益的提升。二是缺乏规划及统一的标准化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三是缺乏与旅行社的有效合作,没有将工业旅游融入当时的已有线路和旅游发展框架,从而影响了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潜力。
    3、资源开发滞后于产业集聚规模
    我市块状经济群较为发达,涉及制造、加工、建筑、运输、种养殖、工贸、服务等多个领域,如吉利汽车、星星冷柜、苏泊尔、钱江摩托等企业的销量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与这些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相比,我市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一是数量相对滞后。工业旅游目前仍主要由我市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个别开发,缺乏整个行业和产业的支撑。没有依据产业集群形成一定的“线”和“面”。二是特色不浓,功能不完善。不少工业旅游的开发,实际上就是把以前企业的接待职能转换成为旅游服务,对象从以前的上级领导转变为普通群众,内容由以前的汇报工作转变为游览参观,性质从以前的免费参观转变为有偿旅游,工业旅游的具体操作由企业后勤部门负责,没有从提升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高度来认识开发工业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也没有按照旅游业开发的规律和旅游服务要求来进行开发,开发工作缺乏力度。
    三、推进我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建议
    1、切实将工业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来培育
    从台州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提高对工业旅游的认识,切实将工业旅游开发作为加速台州旅游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工业旅游,是立足于突出“活力台州”特色,实现我市旅游以特色优势取胜的有效方式;是打造精品,以品质提升形象,推动我市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转变到品牌优势竞争上来的有利契机;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多赢”选择;是摒弃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我市旅游资源保护、增值和可持续利用的崭新尝试。
    2、制定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修改与完善工业旅游发展的行业规范,要按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评选标准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促进规范化开发。同时,积极引导加强软件建设和服务提升,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打造台州工业旅游的整体形象。
    3、循序渐进培育拓宽市场,增强工业旅游竞争力
    一要进一步推进工业旅游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市经委内增加这一职能,业务上接受市旅游局指导;二要循序渐进,从提倡精品入手,对条件具备的企业、园区、集群优先开发,走以点带面的市场培育道路,避免盲目进入、一哄而上;三要不断加强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链的延长,把工业旅游的面拓展到文化产业(如天台佛教、台州传统工艺博物馆),农业观光园区(如路桥金泉农庄、玉环农业观光园、涌泉万亩柑桔基地、羊岩茶场等)和商贸市场(如路桥日用品商城),从而提高工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顺势而为,提升整体工业旅游水准
    一要利用我市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集群工业旅游线路。如轿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可以“汽车、摩托车是如何造出来的”、“现代服装业是如何工厂化生产的”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从而推动“块状经济”转型提升。二要以我市重点开发区、园区的整合提升扩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在巩固单一企业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园区发展工业旅游,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工业旅游的质量和服务。这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开发区、园区和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又通过旅游开发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立和国际化进程。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民盟台州市委会副秘书长                             妇女联合会                           
 

 

杨伯泉委员的发言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创造良好执业环境

    近年来,我市各大医院医疗纠纷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诚信度大幅下降。据了解,这些医疗纠纷中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据台州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立医院和温岭第一医院5家三级医疗单位2004-2006年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情况粗略统计:近3年来共受理医疗纠纷和投诉有582件(次),在受理纠纷投诉中,属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方面占30%,属于医疗收费方面占15%,属于医患沟通技巧占30%,其它方面占25%。在频发医疗纠纷中,真正纯属医疗事故引起纠纷的不到10%。这反映出医疗技术不是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在调查中发现,上述5家医院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35-62起、发生患者家属打砸医院和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事件5-8起、打伤医务人员2-4人。
    如何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造良好医生执业环境,是体现我市三届三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和谐台州决议的重大举措之一,要引起我市有关方面注意和重视。
    一、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因素
    改革开放25年来,政府注重以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建设,相对忽略了以医疗为代表的CDC(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的社会发展建设。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不高,医疗投入有减无增,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不断攀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财政预算中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比重还有20%,以后逐年下降,从1995年17%一路下滑到2002年4%,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此外,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普遍存在,政府有效投入不足导致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对社会的不满,从而把医院和医务人员作为发泄情绪的目标,医院成为医患矛盾冲突的重灾区。
    (二)患者因素
    一是自身健康意识加强,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实际上就医疗科学工作而言,目前仍然有许多疾病是无法根治的,再加上每位患者身体和心理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治疗的效果。二是受就医满意度影响。以前的患者只要治好疾病或减轻痛楚就满意了,现在的病人却格外注重就医感受。
    (三)医院因素
    一是医护人员收入偏低,医生的经济收入与其工作强度和风险相比并不相称,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了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二是医生工作量较大,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特别是大医院医生工作负荷很大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建议
    1、率先创卫生强市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伐,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首先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职责。尽快扭转政府财政投入下降的趋势,改为定期公布足额、透明度高的政府卫生费用正向投入,率先健全责、权、利明确的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体系。其次要加快我市卫生事业改革步伐,尽快建立适合我市市情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健全CDC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控制疾病流行,减少疾病发生。另外,建议加强对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减轻医院成本运行的负担,如给予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重大医疗设备配置提供一个合适的百分比等,这样也等于间接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2、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医师执业环境提供强有力保障和支持,让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中去。
    首先要制定和完善解决我市医患纠纷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突发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机制,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增设防范医疗风险化解机构的创新思维,如大医院增设警务室、律师事务室和保险公司驻院办事室等中介机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就能立即运行有效遏制医疗纠纷和防止事态扩大的应急预案,使医患双方都能走上依“法”解决的途径。其次要严格监督和适时端正新闻舆论导向,客观公正评价和报道医患关系。要多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正面宣传,多树立些“白衣天使”的正面形象,让每个医务人员能感受到其他行业同样应有的尊重和关怀。特别是电台、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适时播放和刊登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互动交流的节目和内容,如不定期开展公益性的专家介绍、焦点访谈、科普讲座,传染病、流行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健康知识讲座等。政府领导在适当的场合亲临医疗一线对辛勤劳动的白衣战士给予慰问和支持,对医务人员中呈现出的一些先进事迹要进行适当精神鼓励和宣传报道,积极引导和推动医患双方建立诚信关系,形成全社会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和谐中构建诚信、科学、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各医疗单位对内要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对外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求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把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活动落到实处,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求创新服务理念,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提供精湛优质医疗服务,严格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意识。要建立医患沟通有效机制。要高度重视医患纠纷对医患双方、医院和社会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牵头下在医疗机构搭建医患双方沟通的有效平台。要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医疗纠纷“普训”,提高与患者沟通语言艺术技巧水平,共同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奉献精神,增强服务观念,钻研医疗技术,改善服务质量,维护群众利益。要树立良好医德医风,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为患者着想,视病人为亲人;自觉抵制有损医院、白衣天使形象的不正之风;要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技术性医疗服务技能需求外,加强对人文性医疗服务技能学习,能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主任                             医药卫生
 

 

林晓东委员代表民革台州市委会的发言
——突破造船技术壁垒  确保我市船舶出口

    台州是我国民营造船业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现有72家造船厂,年新建船舶约500艘,船舶工业产值接近100亿元。台州市委、市政府已将造船业确定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市新建船舶质量的提高,台州建造的船舶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闯进国际航运市场。截止目前,我市有十三家造船厂建造过或正在建造出口船舶,出口船舶分别销往希腊、丹麦、新加坡、乌克兰、叙利亚、俄罗斯、孟加拉、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这对提升我市造船业的档次,促进我市造船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国际海事组织(IMO)第82届海上安全委员会于2006年12月8日通过了酝酿已久的《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简称涂层新标准),这对造船界而言,无疑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陡然升起了一道大坎,能否突破这道技术壁垒,关系到我市造船业能否继续出口自己的船舶产品,进而影响到我市造船业能否做大做强。
    众所周知,船舶的安全航行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腐蚀对船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遂通过了涂层新标准,该项标准对造船厂在建造船舶过程中压载舱涂层的处理方式、表面清洁度、涂装工艺等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为达到这项标准,造船厂普遍需要增加投入,增添或改善涂装设施,增加检验人员,改进工艺等,目前,我市没有一家船厂能满足该项标准的要求。而该项标准对2008年7月1日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所有500总吨以上船舶全面强制实施,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则对2006年12月8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船长90米及以上的散货船,150米及以上的油船实施了该标准,比IMO要求的强制实施日期提前近19个月。面对这一火烧眉毛的局面,我们发现,世界上两大造船强国——日本和韩国早已悄然行动,主动应对涂层新标准的实施;国内大型船厂,如沪东中华、江南造船(集团)等都已着手计划新建喷吵、喷涂厂房;我省舟山的扬帆造船集团也制订了新建喷涂设施的具体计划;而我市许多在建造出口船舶的船厂对涂层新标准竟然一无所知,或者满不在乎,原地观望。这样到2008年7月1日涂层新标准全面生效时,我市的出口船舶将难以为继,造船业也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确保我市船舶能继续出口,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涂层新标准的学习。台州市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台州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组织有建造出口船舶愿望的船厂,学习并熟悉涂层新标准。只有熟悉标准,才能遵守标准,才能建造出符合标准要求的船舶,而不至于被国际船舶市场拒之于门外。
    二、着手建造喷涂设施。目前,台州市没有一家船厂的喷涂设施能满足涂层新标准的要求,所以新建喷涂设施迫在眉睫。据测算,新建一套喷涂设施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对于这一巨大的投资,应协调金融部门予以融资支持,也可以协调相邻船厂合资共建一条喷涂生产线,同时要十分注重引进喷涂生产技术人员和喷涂检测技术人员,确保新建喷涂生产线能在涂层新标准全面实施前投产。
    三、争取在过渡时期多接出口船舶订单。由于涂层新标准的强制实施日期是针对船舶建造合同的签订日期而论的,所以各船厂应利用涂层新标准被全面强制实施前的过渡时期,多接出口船舶订单,多签订出口船舶建造合同。尽管目前有许多船厂的船台早已排满,但一旦现在签订了建造合同,即使该船在2008年7月1日以后建造,也不会被强制实施涂层新标准,这样可以减缓新标准所带来的冲击,为船厂边生产、边建设赢得宝贵的时间。
    四、正确表述建造合同条款。随着涂层新标准的逐步实施,关于涂层新标准相关条款的约定会被写进建造合同。对此,船厂必须注意相关的文字表述。首先,船厂不能在合同中承诺能够保证15年的涂层寿命,因为涂层新标准所指的15年涂层寿命是目标型寿命,而不是保证寿命,要达到目标寿命,船舶使用者还必须采取正确的营运和维护措施。其次,涂层新标准的实施会延长船舶的建造周期,船厂对此应有预见,如果不能确定具体的影响工期,签约时可采取选项的办法,为将来进一步协调解决方案留有余地。
    涂层新标准的实施对我市出口船舶来讲,是一道技术壁垒,但是相信通过造船界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突破这道技术壁垒,使台州造的船舶能够继续驶向国际航运市场。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台州市港航管理局渡口办副主任                             民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